首都機場裝“千里眼”盯住無人機

昨天,首都機場凈空保護區巡邏隊員高金德在用測高儀觀察機場附近一處工地的塔吊高度。新京報記者 郭超 攝
民航局近日公布了155個機場的障礙物限制面保護范圍數據,旨在避免無人機闖入危害民航安全的區域。據了解,首都機場為了治理無人機“亂飛”,正在試用一種無人機信號捕捉設備,在禁飛區域升空的無人機信息將被飛行區安全管理部門掌握。
無人機升空即可捕捉到信號
近日,民航局公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6月1日起,無人機使用者和生產商開始實名制登記。無人機的信息形成二維碼,必須粘貼在無人機上。
為了防范無人機等多種違規升空物,早在多年前,首都機場就建立了一支24小時巡邏凈空保護區的隊伍。
“我們設想過,實名制登記后,讓我們的巡查員可以檢查無人機登記信息,加大管理力度。”首都機場飛行區管理部凈空管理主管楊嘉說。然而,機場凈空巡邏員日常只能勸阻,經常遇到不配合的情況。
現在,在人防的基礎上,首都機場正在尋求技術上的創新管理方式。
據了解,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之前,首都機場引入了一種電子信號捕捉設備,以首都機場中跑道中間點為核心,覆蓋周邊重點位置。“在這個范圍內有無人機,我就能捕捉到它升空的信號。”楊嘉說。
近日,首都機場在民航局公安局、首都機場公安分局的積極支持下布控了4個無人機監控點。“效果很不錯,能發現半徑5公里范圍之內的無人機,這也為公安部門及時處置提供了可能。”首都機場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無人機“禁飛區”縮小呈糖果形
首都機場此前對外公布過凈空保護區,覆蓋面積約1057.6平方千米,約為五環路面積的1.5倍,涵蓋北京市多個區。首都機場飛行區管理部將這1057.6平方千米分成200多個網格加以管理,再根據重點區域劃分。
近日,民航局對外公布了155個民用機場凈空保護范圍數據,這些數據此前從來沒有集中發布過,此次公開也是為了促進生產商注意凈空防護區的飛行控制,促進電子圍欄系統等類似技術的應用。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首都機場的障礙物限制面保護范圍比之前公布的1057.6平方公里凈空保護區要小很多,大致形狀也從涵蓋多個區的長方形變成“糖果”形狀,也就是南北端呈扇形,東西方向呈橢圓形。楊嘉介紹,這個區域雖然小了,但范圍更符合無人機對民航飛行危害的區域特點。
記者了解到,國家空管委正在牽頭起草一份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的具體管理規定。該規定是國家層面對無人機管理的最高行政法規,其中有望將全國各機場的障礙物限制面保護范圍納入無人機管理數據庫,建立無人機禁飛“紅線區”。
24小時開車巡查 不到一年跑1.6萬公里
首都機場凈空巡視員高金德駕駛巡邏車向T3航站樓南邊開,外面氣溫36℃,他沒有開空調,而是半個身子都探出車窗。他笑著說:“這么開車涼快、省電、還方便我們發現問題。”
巡邏隊的這輛電動車剛買不到一年,里程表已經顯示16700公里。
人歇車不歇,巡邏隊兩人一組,全天24小時對機場凈空范圍巡查。放鴿子、放風箏、放煙花、蓋樓超高,這都是給他們惹麻煩的事。最近兩年,無人機這種新玩意又成了他們日常關注的危險。
去年,有飛行員報告首都機場凈空范圍有疑似無人機。巡邏隊馬上趕往預計目標位置,但到了地方沒有發現可疑目標。高金德就和同事開車在周圍看了半個多小時。
這種撲空的事情常見,但巡邏隊只要接到報告就必須趕到現場。巡邏員小管說,即使沒發現東西,也要回復。
在T3航站樓南邊的工地外,高金德停下來查看工地塔吊高度。“這個位置要求很高,所以我們每天都要來測。”他舉起測高儀找了幾個點位分別測了下。“合格,高度一直沒變。”
據介紹,從2016年至今,首都機場接到12起疑似無人機侵入凈空區的報告。首都機場飛行區管理部凈空管理主管楊嘉說,所幸都沒有造成嚴重影響,他印象比較深的一起是飛行員報告飛機防碰撞系統報警,機組還調動乘客們幫忙,從舷窗向外瞭望尋找無人機位置。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朝陽機場突現無人機 導致跑道55分鐘不可使用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