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機場員工的自述:我在內蒙古民航的第一個十年
2007年對我而言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這一年的6月我從大學校園走出,踏入民航的大門,懵懵懂懂開啟了我的民航長征路。這十年是我一生中最陽光最活力的十年,期間我先后在民航售票、地服值機、國際快件等崗位上揮灑過青春的汗水。
然而此刻,我是激動的、興奮的、自豪的,因為我把我的愛、我的激情、我的精力慷慨的注入到成長的血液當中,注視它一步一個腳印,鏗鏘有力的前進,我貢獻于它的強大,它激勵于我的成長。每每想到這,心中總澎湃著無以言表的驕傲。
奮戰在一線崗位上的我真真切切的感受著呼和機場這十年來的發展變化,每一項工程建設、每一個制度改進和政策上的管理協調都會給我和我周圍的人帶來切身體會以及長遠福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往往一個行業的發展騰飛離不開地方政府政策上的扶持,政府會為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牽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制定發展計劃和相關的政策法規來支持和吸引企業。在地方政府和集團公司共同的努力下呼和機場這十年來的成長猶如是日新月異。下面我以一個普通員工的視角將自己所看到的、所體會的點滴做個簡短的敘述:
打個“飛的”回娘家
要知道以前,生長在大內蒙的出嫁姑娘回家看望父母是很不便的,尤其遠嫁的女兒,坐上火車倒客車,路上折騰個三天三夜那是常有的。而如今,這一現象將成為人們回憶過往的畫面,女兒們坐上飛機帶上娃,與親人半天就能相聚。
2016年,在集團公司的管理下,已運營的支線機場達到19家,其中單支線機場合計完成的旅客吞吐量達到764.53萬人次。有些支線航班每日航班量可達10班。近幾年市政府在支線機場建設和航線開發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并爭取更多樣式的航線補貼和投資來源,引導和鼓勵區內外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支線機場的建設中來。在這些有利政策的推動下,擁有眾多支線機場的內蒙機場2006年率先成立模擬航空公司,創建“小機型 大密度 高客座 低票價”的包機航空。如今內蒙機場以“干支聯動”為核心的基礎上開通多個“支支通”航線,降低票價、增加頻次、提升服務品質,努力構建多形式、多層級、開放式的區域航空運輸網絡,致力于區內經濟旅游的發展和人們出行的方便。
風沙不再纏綿 航班提升準點
眾所周知,內蒙的風沙可謂是威力勇猛,所向無敵。曾聽說,內蒙的風沙都漂洋過海刮到日本海岸線上了。人們經常自嘲道,大內蒙一年就刮兩次大風,一次半年。雖有夸張,但它確確實實的存在,并實實在在的影響著內蒙人民的衣食住行。
作為民航業的我們,最期盼一年四季晴空萬里,風和日麗。可作為祖國北疆的內蒙古,常是夏有暴雨、冬有暴雪、春秋暴風。每年的三月初開始沙塵天氣橫掃大地,航班嚴重受影響,尤其阿拉善、二連浩特、通遼等地區頻頻因沙塵天氣航班被迫取消和備降。
隨著事態的嚴峻自治區政府不斷努力,從實施規劃、優惠政策、安全教育、依法管理等多方做了大量的實效工作。
為減少風沙天氣對航班帶來的惡劣影響,呼和機場每年進行多次的《特殊天氣條件下機場運行保障預案》桌面演練,將演練成果進行討論,提出改進意見,并對《呼和浩特市機場大面積航班延誤預案》進一步完善流程,修訂預案。同時各部門自行開展特殊天氣安全運行培訓,增強了員工應對特殊天氣時的處置能力。全行業內外要牢固樹立持續安全理念,切實把安全底線落實到思想認識、生產運行、應急處置上,確保民航業持續穩定安全發展。同時利用多方媒介渠道做好旅客如何理智面對特殊天氣時乘坐航班的宣傳工作。
經過各方努力,面對逐漸減少的風沙天氣時呼和機場從容應對,在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下,確保服務質量,圓滿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航班保障任務。
晚年美滿樂悠悠 優質生活不退休
企業年金——這一詞在2014年之前對我而言是個陌生的詞匯。它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障以外的補充養老體系。自從2014年12月開始集團公司正式啟動企業年金計劃以來我們才對它熟悉起來,并之后的幾年里陸續有職工受之福利。“等兩年后我退休了,退休金可要比現在的工資還要多,這樣不僅不擔心退休后的生活水平,還能幫孩子一把”,一位一線崗位老大哥聊天之余高興的說起來 。
因企業年金工作關系到廣大員工的切身利益,也關系著集團公司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從組建成立之初就得到了集團公司的高度重視,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進行多次研討會確定決策方案。集團領導要求各執行單位切實服務好廣大干部職工,履行好各自職責,要相互配合、共同促進。
從2004年起國家相繼出臺幾項企業年金發展政策后自治區政府也積極配套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地區的政策。 政府通過政策供給介入企業年金管理,制定了相關政策法規,規范有效順利發展。而且主動協調勞動部門與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關系,使得企業年金管理快速順利的普及各大企業當中,讓廣大企業職工盡早享受優質的退休生活。
地服分公司——發展路上的中流砥柱
地服分公司是內蒙古民航機場集團的重要下屬單位,是整個集團發展道路上的中堅力量。日益強大的地服分公司在同級別單位中嶄露頭角,充分展現推動歷史舞臺的力量。
在集團公司堅強的領導下,地服分公司率先推行績效考核管理和“阿米巴經營模式”,勇擔新試點的角色,并將經驗成效分享交流。地服領導們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高度重視“李冬涼創新工作室”各項工作的發展,在資金和人員等多方面給與支持,使其成為整個行業的標桿。2012年5月呼和機場中專柜臺成立以來,地服分公司積極推進集團公司“干支聯動”戰略,加快了呼和機場區域航空樞紐建設的步伐。
2015年初,國際快件監管中心成立以來,地服人謀發展、創新篇,主動與各聯檢單位和物流公司聯系交流,到2016年底,迅速成長為全國第18位。
地服人這十年的成績是無法用簡短的語句所能形容的,旺季生產、兩會保障、包機運輸等等每一個重要活動中地服人總是勇往直前、揮灑汗水,始終秉承最初的信念,相信地服人會一直堅持這份信念……
縱觀以往,呼和機場這十年來最明顯的變化便是航站樓越來越智能、旅客越來越多、飛機越來越大、人們越來越忙。是啊,身負歷史使命的我們定不辜負李紀恒書記對我們的厚望,“一定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緊緊抓住我國民航業發展的黃金期,全力打好航空網絡建設攻堅戰,全力推動民航業實現跨越發展”。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同志們擼起袖子加油干,把祖國北疆打造得更加亮麗。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