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機場:飛機和鳥,安全自由兩相宜
又到了鳥兒自由飛翔于北方天空的季節
但是在機場這片凈空
鳥兒的出沒預示著安全隱患
鳥兒為什么會影響飛行安全
根據牛頓爺爺第二定律演變而來的動量定理:一只0.45公斤的鳥與時速80公里的飛機相撞,會產生1500牛頓的力;與時速960公里的飛機相撞,會產生21.6萬牛頓的力。
一只野鴨與時速800公里的飛機相撞無異于一枚炮彈擊中的損傷;一只麻雀就足以讓降落時飛機的發動機損毀,破壞力驚人。
鳥兒會產生多大的破壞力
鳥擊損傷程度與鳥擊發生撞擊的位置密切相關,導致嚴重破壞的撞擊一般集中在導航系統和動力系統,如風擋、發動機、機頭機翼前緣等部位,其中風擋、發動機的概率最大,而這些部位又是飛機比較薄弱和要害之處,因而被鳥撞后造成的后果十分嚴重。
自1月中旬開始
天津機場圍界外魚塘已開始出現少量銀鷗覓食
僅立春前就已達500余只
飛行安全是民航要堅守的底線。如何最大限度的防止鳥擊;一旦鳥擊后如何更好的處置來提高安全裕度,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為了控制鳥情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天津機場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
在航班運行期間不斷觀察鳥類活動并驅離機場。
了解鳥類本身,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從鳥類食物鏈出發,它們吃什么植物、還是什么昆蟲、動物,這些昆蟲和動物又依附什么生存,這些生物在什么季節會有什么生存特點,最終來研究鳥兒的生活習性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摸清楚了機場周邊以鳥類活動為中心的生態系統之間的依存關系后,再來研究用什么措施和手段切斷和阻遏它們之間的依存關系,最終達到減少鳥類在機場活動的目的。
天津機場通過數據整理、調研及試驗,完成了天津機場鳥類食物鏈各層級的初步研究,繪制了天津機場鳥類食物鏈圖,為下一步開展鳥擊生態綜合防控提供了明確的思路。
鳥類食物鏈從何而來?
搞清鳥的人生—長槍短炮齊上陣
要了解鳥類食物鏈,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瞪大雙眼,但太遠的、太小的都沒辦法直接觀察,所以驅鳥人員引進了很多長槍短炮來延伸視力。
能看得遠的單、雙筒望遠鏡,能照下來的超長焦相機,能測量物體在多高多遠的激光測距儀,能放大40倍的體視顯微鏡和微生物級別的生物顯微鏡,長長短短、粗粗細細的先進設備,就是想搞清楚鳥的人生。鳥要吃啥、喝啥、在哪睡、怕啥、啥時候結婚生娃、啥季節來、啥時走,弄清楚我們到底要干啥鳥才能少來或者不來。
而在平常,我們一旦發現有影響機場飛行安全的鳥類活動時就必須馬上發出預警,采取各種措施把鳥驅離機場。
飛行區里的“女漢子”
飛行區里的實驗室
說起實驗室,您一定不會與機場聯系起來。傳統意義上的機場就是提供飛機停放和飛行的地方,有飛機、維修機械和相關的配套設施等等,這些和實驗室有什么關系呢?
天津機場就建了這么一個實驗室,里面整齊有序的擺放著各種儀器和設備,當然還少不了飛行區內出現鳥類、昆蟲、植物及其它動物的標本,這些都是提供給驅鳥人員進行鳥擊研究和分析的。比如鳥的習性是什么,什么時間出現,在機場做什么,它們都吃什么東西,在飛行區里分布情況,食物的來源是什么、怎么用措施進行治理等等。
草坪里蹲守的小伙伴
為了細化鳥類食物鏈的各個環節,在天津機場飛行區的草坪里,常常有這么一群一動不動地蹲在草叢中的的小伙伴,有時甚至一個小時也不挪動一步,他們可不是用來趕鳥的稻草人,而是在見證和記錄這塊草地中正在上演的物競天擇。
草坪里發生的這些事件很多時候是不為人知的,就像這只蜘蛛,才用螯肢將鳳蝶的幼蟲殺死,正準備享用美食時,卻成為一只剛剛學會飛行的燕子的午餐;一只剛剛完成蛻皮的豆娘,還沒來得及享受愜意的午后陽光,就被小白鷺一口吞下。
這樣的故事可能每天都在千百分次地上演,但對于驅鳥人員來說,要了解這個隱密的世界,需要我們耐心的等待,獲知它們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
使用手術刀的驅鳥人
要弄清楚飛行區吸引鳥類的原因,肯定就得先知道鳥的食物是什么。鳥吃什么呢?一般有幾個辦法,直觀觀察、食繭分析、糞便分析。
第一是直觀觀察,鳥類覓食有可能是早晨、傍晚或者晚上,而且肯定是躲在你不知道的某個地方,一般很難直接觀察。
第二是食繭分析,鷹等猛禽吃了帶羽毛和毛發的動物后,會把這些毛發形成食繭吐出來,但是食繭很不容易找到。
第三是糞便分析,鳥兒肯定得找你不知道的角落方便,便便經過消化,能夠分析吃的什么東西的就很有限。其實鳥吃什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解剖,看它嗉囊和胃里還來不及消化的東西。于是手持手術刀的驅鳥人出現。解剖、胃檢、顯微鏡觀察、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一對照,就算消化得只剩下螳螂的一只腿,也能判定這肯定不是蝗蟲的腿。但是需要申明,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不能傷害它們,只有它們威脅到航空器的安全了,我們才能采取手段進行處治,我們是驅鳥而非捕鳥和殺鳥,亂打鳥兒可是不行的。
機場里鮮活的微景觀您看到了么?
鳥類食物鏈由飛行區里的“植物—昆蟲—鳥類”組成,它們一起組成了機場里鮮活的微景觀,這些微景觀一定是行色匆匆的旅客和專注于安全保障和服務的工作人員很少見到的。
鼠尾草上的云粉蝶
紫苑上的金鳳蝶
夏至草上勤勞工作的蜜蜂
喜鵲父子與隼的較量
比如這里有成片盛開的鼠尾草搖曳動人的身姿,有勤勞的蜜蜂在采擷夏至草花蜜,有漂亮的蝴蝶在野豌豆花上留連,有慈愛的䴙䴘父母帶著孩子學習游泳,有美麗驕傲的黑翅鳶在視察自己的領地,有惱怒的喜鵲父子在和隼爭奪話語權,一幅幅美麗的景觀下面其實都暗藏天機。
通過研究,他們發現鳥兒喜歡吃什么?
家鴿喜歡吃花
家鴿是機場的常客,它們常常數十只一群拜訪機場,有的還會停留下來,這對航空器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隱患。家鴿是食谷類鳥,主要小麥、玉米、豆類等為食,雖然主人已經把它們喂飽,但他們還是會到機坪覓食,這是因為家鴿能對自身缺乏的維生素進行診斷,然后會自己到自然界中去尋找。
機坪停留的家鴿
家鴿嗉囊里的調謝的花朵
家鴿會到機坪進食某類野菜,比如家鴿會到天津機場飛行區吃菊科苦荬菜的花朵,以補充自身缺乏的維生素。為了減少家鴿在機場的停留,最好從它停留的東西入手,逐步減少它們喜食的植物。
雉雞喜歡吃蝸牛
環頸雉是天津機場的原住民,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他們飛行高度雖然不高,但對于起飛和進近的航空器還是很危險。環頸雉一般以植物的嫩莖芽、果實、種子和部份昆蟲為食,野黍等禾本科植物是它們在天津機場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但它們還喜歡吃機坪里緩慢爬行蝸牛。
求偶中的雄性環頸雉
身陷環頸雉肚子的大蝸牛
它們把蝸牛整個吞咽下后,用它們強大的肌胃進行研磨,然后逐漸地消化掉。減少雉雞進入飛行區的方法除了減少它們喜歡吃的植物種子,還得減少蝸牛喜歡的水濕環境和食物,防止它的大面積爆發,吸引鳥類進行覓食。
天津機場鳥類食物鏈圖
從生態平衡中尋求支點
生態驅鳥這條道路很漫長,人類無法改變鳥類的活動規律,全世界也沒有絕對有效、普遍適用的驅鳥措施和手段,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從自然生態角度出發,逐步去研究、去發現、去找尋,以期能找到人與自然、飛機與鳥兒共存的的方法,讓飛機與飛鳥共享這一片祥和寧靜的藍天。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赤峰機場加強凈空保護創和諧藍天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