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機場:寫在“映山紅”班組榮獲全國民航青年文明號之際
近期,從美麗的青海西寧,全國民航團委的評審現場,傳來喜訊,井岡山機場“映山紅”班組順利通過評審,從114家單位脫穎而出,榮獲“全國民航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成為江西機場唯一一家奪得該項殊榮的支線機場。
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引來無數羨慕的眼光和大眾的喝彩。榮譽背后,凝聚著“映山紅”班組班組成員的心血,是“映山紅”班組長期以來厚積薄發的必然。這與江西機場所倡導的“紅色服務、綠色機場、藍色未來”的企業文化理念融會貫通,飽含著井岡山機場領導班子對“井岡情”服務品牌文化的大力培育。下面就請跟隨我一同走進“映山紅”班組創建全國民航青年文明號的“心路歷程”。
突出紅色 做井岡精神的傳播者
近年來,在井岡山機場的精心組織和積極引導下,確立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青年文明號創建思路。井岡山機場的貴賓室比較狹小,但“小天地卻有大作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每年進出港的省部級領導就有幾千余人次,如何讓井岡紅色文化“飛”出紅土地,班組一直在挖掘和探索。
一次偶然,恰逢五四青年節的一天,姑娘們發現,紅軍老戰士喬老從“映山紅”班組出行,當聽到候機樓內獻唱紅歌之時感慨萬千,他激動地說:“在這里讓我回憶起了革命年代,從這里出行碰撞了思想”。于是傳唱紅歌把姑娘們推到了最前沿。作為井岡山兒女,傳承井岡山精神更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
姑娘們發揮班組內青年團員有活力、有朝氣的優勢,始終以紅色為主線開展各類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在為南來北往的旅客服務之時,也在向他們宣講井岡山精神。新員工要到江西干部學院接受革命傳統知識教育,進行軍訓,成為井岡山精神的傳播者。
彰顯特色 做紅色服務的踐行者
“映山紅”班組提煉了四項特色服務。記住客人的喜好是“特色服務”中的第一項,建立了“重要旅客信息記錄本”臺賬。提供針對性的服務,讓客人感到溫馨又周到。二是建立“嘉賓留言薄”和“嘉賓題名錄”,客人的留言能激勵班組服務質量的提升。三是提煉出“四個一”的特色服務:一杯井岡綠茶、一份井岡小吃、一首井岡紅歌、一張井岡笑臉。四是設立文房四寶,以便有興致的客人留下珍貴的墨寶。
一篇瑯瑯上口的“七字經”。“映山紅”班組將保障的具體工作流程編寫成瑯瑯上口的“七字經”,從清晨開始練習“班前服務禮儀操”到工作結束后的休整,內容詳盡。每日,貴賓室的服務員和著音樂的節拍,踩著曼妙的步子溫習禮儀操都已成為了習慣,通過禮儀操和七字經的融合,更是讓姑娘們對崗位工作的每個節點都做到心中有底,工作流程化、具體化、詳實化。
一個創新實踐項目:航延唱紅歌。面對行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映山紅”班組在航延服務中大膽思考,勇于實踐。當航班受各種原因不能按時起飛時,當面對一群因航班延誤躁動不安的旅客之時,姑娘們在向旅客傳遞基礎信息做好服務工作后,穿上紅軍服,穿梭于旅客人群當中,獻唱紅歌,用她們真誠的笑臉和純凈的嗓音,去帶動和感染旅客。伴隨著紅歌,焦躁的旅客安靜了下來,隨著音樂一起打著節拍,這邊唱來那邊合。氣氛融洽了,旅客朋友們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顆對這片紅土地的不舍之情。
的確,“映山紅”班組就是通過系列“特色服務”,讓四海賓朋記住“井岡情”服務品牌,記住紅色井岡的“映山紅”班組。
激揚青春 做綻放青春的追夢人
工作中,姑娘們認真嚴謹。開展崗位技能培訓,經常性地與市婦聯舉辦“女職工服務技能大賽”,與贛州機場進行“候機樓服務技能大比武”,通過“以賽促培”的方式提升服務質量。2014年奪得江西機場“我是能手”服務技能大賽第一名的好成績。
工作之余,姑娘們朝氣灑脫。在分公司的群團組織內發揮了重要作用,曾代表分公司參加井岡山干部學院、江西機場和空軍部隊的迎新春晚會,充分展現青春風采。還承擔公益性活動,與螺溪鎮中心小學的學生開展結對子奉獻愛心,綻放美麗青春。
真情服務 做四海賓朋的暖心人
去年,“映山紅”班組還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數以千字的巨幅感謝信。在信中,這位丟失貴重物品的參戰老兵他說:“此次失而復得的經歷,深深地感動了我和我的家人,我深知只有在良好的單位背景下,才能擁有這么高品質、充滿正能量的服務人員。”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他對服務人員真摯的感激之情。
而這只是一個小縮影,這樣的故事多的不勝枚舉,每一天都有新的故事發生,她們用山里妹子的純樸和熱情迎來送往。也正因為如此,班組從創建之初到現在,收獲的榮譽擺滿了榮譽墻。江西省委常委周萌稱贊“井岡山機場貴賓服務是吉安的一大亮點,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要將井岡山機場打造成首都機場國門形象、中國服務的重要窗口,打造成革命老區的一張靚麗名片。”這是今年8月,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劉雪松總經理調研機場擴建時提出的。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