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機場分配格局初定 天合聯盟為何堅持兩場運營?

北京新機場(資料圖)
“目前應確定的是東航和南航會搬遷至北京第二機場,但聯盟內其它航空公司是否完全搬遷還在協商,”天合聯盟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Perry Cantarutti于11月15日在北京接受采訪時透露的訊息似乎表明,盡管在北京新機場建成之后的分配方案格局已經基本確定,但天合聯盟似乎仍不甘心完全放棄首都機場這個年吞吐量超過九千萬人次的龐大樞紐。
這一點從天合聯盟在首都機場所投入的資源也可以體現,一個占地800平米有著鮮明天合聯盟特征的全新休息室于15日在首都機場開幕,并將在未來幾周內正式啟用,這也是天合聯盟在全球開放的第六個貴賓休息室。
除了北京貴賓休息室,天合聯盟還包括位于迪拜、香港、伊斯坦布爾、倫敦希思羅機場和悉尼的其他品牌設施。
這個可以容納160名旅客的休息室是由目前在首都機場運營的天合聯盟成員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航)以及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航)合作建造的。
目前全球三大航空聯盟中,星空聯盟在包括布宜諾斯艾利斯、洛杉磯以及巴黎等機場一共建立了六家專屬休息室(STAR ALLIANCE LOUNGE),寰宇一家則在洛杉磯機場建立了一個專屬休息室。首都機場成為三大航空聯盟中唯一一個在中國大陸設置專屬休息室的機場。
Perry Cantarutti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表示:“天合聯盟選擇建立專屬休息室有兩個原則,一個是旗下二十家成員公司中至少有一半要在這個機場開展業務,再就是不會選擇在成員公司的主要基地機場建立休息室,因為成員自己已經能夠提供足夠完善的相關服務。”
在首都機場運營的12家天合聯盟航空公司成員將開始使用這個最能夠體現航空聯盟價值的地面設施,有資格使用這個休息室的包括聯盟成員航空公司兩艙旅客以及超級精英會員。
盡管東航和南航已經確定將在兩年后整體搬遷至北京南部的第二機場運營,但仍然選擇投入巨資在首都機場興建這個新的設施,這似乎也表明天合聯盟仍然希望在中國市場建立起更優質的品牌形象并爭取到更多高端旅客。
盡管東航和南航在各自的基地機場都已經建立起基于國內和國際業務的龐大航線網絡,但能夠在中國最大的航空樞紐首都機場開通更多航線,特別是國際航線一直是這兩家中國國有航空公司最大的目標。
據首都機場總經理韓志亮在15日開幕儀式上透露的信息顯示,首都機場今年旅客總吞吐量將超過9300萬人,而天合聯盟12家公司每周在首都機場運營超過2100個航班,其運載的旅客總量占到首都機場旅客總量的32%。
“新機場會成為我們重要的樞紐,天合聯盟對此充滿期待,”Perry Cantarutti表示,“北京的兩個機場都將是天合聯盟發展的核心。”
除了東航和南航,廈門航空也是天合聯盟成員公司,作為全球第二大航空聯盟,天合聯盟每年為6.12億客戶提供服務,每天有超過17,340架航班飛往177個國家的1,057個目的地。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