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關注:客流量1000萬人次以上機場數量達到32個
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機場數量持續增長
2018-03-09 來源:每經網 作者:項義妹 [投稿排行榜]2018-03-09 09:22:21

我來說兩句(0) 字體大。篬 大 中 小 ]分享
3月7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了《2017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1.48億人次,同比增長12.9%;完成貨郵吞吐量1617.7萬噸,同比增長7.1%;完成飛機起降1024.9萬架次,同比增長10.9%。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機場旅客吞吐量的前三甲——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機場2017年的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內機場旅客吞吐量的24.3%,較上年下降1.9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盡管北上廣三座城市依然是國內機場客貨量最高的城市,但是隨著全國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機場持續增長,北上廣的旅客份額自2011年起已經連續7年縮水,2010年這一數字為33.1%,7年下降了8.8個百分點。
全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1億人次
在過去一年,我國機場主要生產指標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2017年,我國境內民用航空機場共有229個(不含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下同),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機場228個,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24個。
年內定期航班新增10座通航城市,分別為:云南瀾滄、新疆莎車、內蒙古霍林郭勒、吉林松原、吉林白城、江西上饒、河北承德、湖南邵陽、黑龍江五大連池和黑龍江建三江。
2017年我國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完成11.4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2.9%。分航線看,國內航線完成10.3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3.4%;國際航線完成1.1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9.2%。
2017年全國機場完成飛機起降1024.9萬架次,比上年增長10.9%,其中運輸架次為872.9萬架次,比上年增長10.0%。分航線看,國內航線完成938.0萬架次,比上年增長11.3%;國際航線完成86.9萬架次,比上年增長7.3%。
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機場數量持續增長
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各機場中,去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達到32個,較上年凈增4個,分別是太原武宿、長春龍嘉、南昌昌北、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內機場旅客吞吐量的81.0%,較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2016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則顯示,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有28個,較上年凈增2個,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內機場旅客吞吐量的79.1%。可以看到,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機場數量持續增長。
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內機場旅客吞吐量的24.3%,較上年下降1.9個百分點。記者發現,隨著二三線城市民航業近年的快速發展,北上廣機場旅客份額正在逐年被攤薄,旅客吞吐量占比自2011年起已經連續7年下降,2010年這一數字為33.1%,7年下降了8.8個百分點。
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武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去年北上廣的機場受到流量限制,再加上全國近年來增加了很多新機場,很多運力轉移到其它機場,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分流一些客源。如上海的兩個機場基本上都沒有增加航班時刻,僅僅是靠增加大機型,或者是提高機場利用率來增加運力的。
此外,年旅客吞吐量200~1000萬人次機場有26個,較上年凈增5個,完成旅客吞吐量占比11.8%,較上年下降1.0個百分點。年旅客吞吐量200萬人次以下的機場有171個,較上年凈增2個,完成旅客吞吐量占比7.3%,較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
對此,民航專家林智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認為,北上廣三大航空樞紐的機場容量趨于飽和,年旅客吞吐量增速受限,此外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仍然保持較快發展,相比之下,中小機場的發展則較為乏力。
記者梳理數據發現,2010年,我國境內民用航空機場共有175個,至2017年共增加了54個;同時2010年年旅客吞吐量在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為16個,至2017年剛好翻了一倍,達到32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江蘇全省9個機場攜手步入百萬級機場行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