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機場董事長:助力海南成為泛南海國際航空樞紐
“今年恰逢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同時也是習總書記到海南視察五周年,海南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戰略支點,這些年整個從政治、經濟、社會、民生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而我是2001年‘上島’的新海南人,有幸見證了這些變化。”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海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廖虹宇在海南代表團駐地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談及政府工作報告,廖虹宇關注到,大飛機、飛機發動機的發展成果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也被列為今年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民航業的代表,我對此非常期待。”廖虹宇說,當前,美蘭臨空產業生態城、博鰲通航產業園等一批臨空項目、海南離岸數據中心等一批創新項目正在推進落實,力爭為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廖虹宇此次帶來的建議是,通過進一步提升海南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增添海南發展新的動力源;加強軍民融合協調發展、全面深化海南空域精細化管理改革、推動海南航權進一步開放;加強海南空港口岸建設,從而將海南打造成為泛南海國際航空樞紐。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重要中繼港、避風港,國家“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更是把海南列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海南省四家機場旅客吞吐首次突破4000萬人次,海南國際旅客吞吐量全年突破170萬人次,同比增幅達到60%,航空貨郵吞吐量近25萬噸,航空產業初具規模。截止2017年,四家機場共開通航線412條,其中國內359條,國際地區航線53條;國內通航城市205個,國際地區通航城市40個。
廖虹宇告訴記者,作為中國唯一的全域國際旅游島,海南在離境退稅、離島免稅、26國免簽、海南三四五航權開放等政策支持下,正著力打造成為中國旅游最自由、最實惠、最宜人的國際旅游度假勝地。
廖虹宇表示,當前,海南民航事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有效促進了海南旅游經濟發展,但海南空域資源仍顯不足、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不夠、國際航線網絡結構單一、時刻資源緊張等問題,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影響逐漸凸顯。 “海南島內三個機場的時刻資源趨于飽和,放量空間有限,受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和海南空域資源影響,未來一定時期內處于航空市場容量飽和的狀態,影響和制約海南國際旅游島深度開發。”
此外,在廖虹宇看來,海南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不足,“其中三亞鳳凰機場單跑道已經是滿負荷運行,瓊海博鰲機場受周邊交通條件及土地規劃的影響,未來保障能力提升的空間有限,迫切需要加強機場基礎設施建設來滿足海南日益增長的航空市場需求。”
廖虹宇建議,要加快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的提升,打造國際旅游島空港集群。一是通過加快推進�?诿捞m機場二期擴建工程、三亞鳳凰機場三期工程、儋州新機場建設等重點項目,建設實現“南北東西、兩干兩支”的機場布局;二是以機場設施為核心,加快構建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相協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推動各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和高效聯運,打造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航空樞紐空港。
他建議,要全面深化海南空域精細化管理,推動海南航權進一步開放。一是加強軍民航融合、協調發展,促進空域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二是加快優化海南空域結構;三是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推進海南空域管理體制改革;四是進一步申請國家航權政策支持,促進海南天空更加開放。
廖虹宇表示,海南口岸開放不夠,國際口岸中轉的硬件保障能力、通關流程、24小時口岸通關等相關配套設施有待完善,口岸開放水平有待提升。
“要將海南打造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中轉航空樞紐。”廖虹宇表示,一是構建南海樞紐,打造三個中轉樞紐,助力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包括:打造“內地-海南-東盟”中轉樞紐、“俄羅斯/日韓-海南-東南亞”中轉樞紐、“海上絲綢之路”中轉樞紐;二是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持續擴大海南基地航空在泛南海國際航空市場的份額,提升南海區域航權雙邊談判話語權。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陜西省副省長陳國強調研民航工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