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催生新航線 地球“變小”南北極兩重天
北極和南極是地球的極巔,它們遙相呼應,各據一方。北極是陸地包圍著海洋——北冰洋,南極是海洋包圍著陸地——南極洲。寒冷干燥是極地的特色,冰天雪地是那里的常態。夏季極晝,全天陽光普照沒有夜晚,冬季極夜,長夜難明見不到太陽;絢麗多彩的極光猶如天宮燃放的焰火,能在瞬間把寧靜的夜空映得通明;北極的夏天是南極的冬天,南極的夏天也就是北極的冬天。盡管那里人跡罕至,生態環境卻別有洞天:海里魚豹興浪,空中燕鳥翱翔,企鵝在南極封后,白熊在北極稱王……多彩的世界,迷人的景觀,令人心馳神往。夏季去那里可以整天沐浴太陽,感受寂靜、涼爽和特有風光;冬季在那里則可體驗黑夜的煎熬和觀賞絢爛的極光……

挪威——通往北極的路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北極和南極是神秘的世界,遙遠的地方。人們對于南北極的了解,也從最初的推理與想象,發展為現今的探索與前行。正是無數探險者的勇敢前行,使得南北極與我們越來越近,仿佛地球正在慢慢地縮小。
從NOWAY到NORWAY
古往今來,無數勇士冒著生命危險去探索北極、朝拜北極,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奠定了“地球”這一概念,并考慮到為與北半球大片陸地相平衡,南半球也應當有一塊大陸;同時為避免地球“頭重腳輕”,造成大頭(北極)朝下的局面,北極一帶應當是一片比較輕的海洋。在這種設想的啟發下,希臘人皮西亞斯于公元前331年開始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向北極沖擊;后來荷、挪、英、俄等多國探險家相繼而至,荷蘭人巴倫支1595年5月第三次北極旅行發現斯匹次卑爾根島,繪制了北極圖;英國約翰-富蘭克林探險隊從1819年到1847年多次向北極點沖擊,最后105人全軍覆滅;直到1909年,美國人羅伯特-皮爾里成為到達北極點的第一人。
北冰洋面積約1475萬平方千米,有2/3的洋面為永久性海冰,冰層厚度平均3米。洋底有廣闊的大陸架,最寬達1200千米以上。洋底中央橫臥著兩條海嶺:雷蒙索諾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將北冰洋地分為三個海盆:加拿大海盆、馬卡羅夫海盆和南森海盆。北冰洋周邊分布著大部屬于大陸架范圍的邊緣海,通過挪威海、格陵蘭海和巴芬灣同大西洋連接,并以狹窄的白令海峽溝通太平洋。
北冰洋中島嶼眾多,有格陵蘭島、斯瓦爾巴群島、北極群島、新地島、北地群島、新西伯利亞群島及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等,總面積約380萬平方千米。
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面積21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島。這個被稱為“綠色土地”的大島,卻有5/6的土地為冰所覆蓋,大陸冰川(或稱冰蓋)的面積達180萬平方千米,中部最厚達3400余米,冰雪總量為300立方千米,占全球淡水總量的5.4%。如果格陵蘭島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5米。那里冰雪茫茫,氣候嚴寒,中部地區的最冷月平均溫度為-47℃,大部分地區不適宜人類居住,現有人口約6萬人,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區。
斯瓦爾巴群島現在是北極圈內最有生機的群島,它位于北緯74°~81°,東經10°~35°的北冰洋中,與歐洲的斯堪的那維亞半島隔海(挪威海和巴倫支海)相望,由斯匹次卑爾根大島和許多小島組成,總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是歐亞大陸距北極點最近(約1100千米)且有常住居民的一塊寶地。如果說挪威(Norway)的含義是通往北極的路,那么,斯瓦爾巴群島便是達到北極點的橋頭堡。那里已達北緯78°13′,一派極地景象。從世界各大城市乘飛機,幾乎可在1~2天到達那里,成為通往北極最便捷的一條路。
南極 大洋中的荒蕪之地
探索南極的征程遠比北極艱巨,來得也晚。1768年,海軍出身的英國人詹姆斯-庫克最早進入南極,發現了屬于南極的喬治亞島;1911年12月15日,挪威人羅爾德阿蒙森第一個到達南極點,34天后,英國人羅伯特斯科特也跟蹤到達,不幸在歸途中遇難身亡……人類向極地進軍的步伐從未停止。
南極大陸及其周圍島嶼,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五大洲。其周圍的海洋稱為南大洋又名南極洋,包括南緯60度以南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面積約3800萬平方千米;南極大陸的海岸經常出現低壓風暴,約每周一次,沿海岸線向東移動,并發出巨大的吼聲,有很大的威脅性,但從不登陸;南極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從西經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極點,面積1018萬平方千米。西南極洲位于西經50°~160°之間,包括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埃爾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瑪麗-伯德地)等,面積229萬平方千米。南極大陸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居世界各大陸平均海拔高度之首,最高點是瑪麗-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約98%的面積常年被冰雪覆蓋,素有“白色大陸”之稱,冰蓋的平均厚度約為2160米,最大厚度達4776米;2013年12月9日,美國航空航天局聲稱衛星觀測數據表明,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極大陸東部一條無人涉足的冰脊附近,那里的最低記錄是-93.2℃。盡管南極的冰雪很多,但年降水量卻平均為55毫米。由此看來,南極是全球最寒冷、最干燥、風最強、平均高度最高的大陸。
相對于去北極的便捷,去南極就沒那么容易了。由于南極即使在夏天,也有98%左右的地面被冰雪覆蓋,很難修建民用機場,一般的民用飛機不能到達那里;而因為航程長,途中無法降落和加油,采用直升機也不行。能直接到達南極的要么乘軍用的大力神飛機,它可以在南極海岸的平地機場降落;要么用破冰船或艦艇,它可以在南極考察站所在的港灣停泊。不過,無論是空中還是海上,航程都很長,所需時間也很長。中國考察隊去南極,除了乘自己的考察船雪龍號(早期是極地號),也可從南美的智利、阿根廷等國搭乘大力神飛機去長城站,或從澳大利亞搭乘飛機去中山站。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