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條遠程國際航線開通40年記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常往來。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一系列慶祝活動涵蓋了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等各個領域。而在所有中法交流中,發揮重要橋梁紐帶作用的,就有40年前的1964年11月29日開通的北京—巴黎航線,該條航線還是中國民航開通的首條遠程國際航線。雖然我國有多趟國際列車直通周邊國家的重要城市,水上運輸也可抵達全球各貿易港口,但伴隨民航業的快速發展,飛機幾乎成為所有國家間人員往來的首選。
一條航線是如何助力兩國經貿往來的?航線背后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未來它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讓我們走進國航,聽聽來自北京(國航總部)和巴黎(國航營業部)的講述。
多次調整 保持先進
北京—巴黎航線并不是中國開通的首條國際航線。1950年7月1日,新中國民航就開辟了國際航線,即由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開辟的北京至赤塔、伊爾庫茨克、阿拉木圖3條國際航線。
但北京—巴黎航線被認為是真正為中國打開局面的國際航線。1965年3月,周恩來總理在乘坐外國航空公司專機赴羅馬尼亞訪問途中,對民航總局相關負責人說:“中國民航不飛出去,就打不開局面。一定要飛出去,才能打開局面。”1974年11月,民航北京管理局使用波音707型2418號飛機首航北京—卡拉奇—巴黎航線。該條航線是中國民航開辟通往西歐的第一條遠程國際航線。
開航40年來,北京—巴黎航線幾經變換,航線、機型、班次都經過多次調整。1988年3月,民航北京管理局使用波音747SP執飛北京—巴黎航線,其經停點不再是卡拉奇,而是上海和沙迦(阿聯酋城市),航線即為北京—上海—沙迦—巴黎。同年,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成立,從民航北京管理局承襲的29條國際航線就包括了此航線。國航雖然很快將經停點調整為沙迦一處,但1991年4月,又恢復了執飛北京—上海—沙迦—巴黎航線。1997年,國航中法航線由每周3班增加到每周4班,周一、周五、周六從巴黎直飛北京,再飛上海;周三則直達上海,再飛北京。機型方面也有所調整,周一、周五使用空客A340飛機,周三和周六則繼續使用波音747飛機。
目前,國航的中法航線包括北京—巴黎和上海—巴黎,前者已經使用遠程商務主流機型波音777-300er執飛,后者則從2013年8月開始使用空客A330-200替代了相對老舊的空客A340機型。
北京—巴黎航線的運營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來自國航的數據顯示,1988年,中法航線的利潤還在3000萬元以上,但自1989年起,該航線運營受航班時刻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連年虧損,直到1997年方扭虧為盈。但航線運送的旅客量在逐年攀升,1988年,巴黎營業部的旅客始發運量不過2.23萬人次,2004年這一數字即增長到9.13萬人次。而在2012年、2013年,國航巴黎航線運送的旅客總量都超過了25萬人次。國航在努力提高自身經濟效益,滿足股東和員工對盈利的需要的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巨大的社會效益。
邊學習 邊追趕
中國民航的發展和中國經濟一樣,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才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的。起步晚、底子薄,使得早期中方的中法航線與法國的法中航線有著不小的差距,而法航還比國航先開通了巴黎—北京航線。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坐法航班機到訪北京,標志著法航巴黎—北京航線的開通。
怎么樣運營好中國民航的遠程國際航線,如何增強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國航的做法是一邊學習,一邊努力突破創新。
學習的一個例子是國航空乘制服。自1988年成立以來,國航乘務員的兩次換裝全部由法國服裝設計師設計。1988年,新成立的國航接洽了當時在國內知名度最高的法國設計師皮爾·卡丹,其為國航設計的寶石藍制服,既顯現出中國女性的形體特點,又引入了簡潔明朗的國際化理念,一經問世就引起轟動,并帶領中國職業裝進入了新時代。2003年,國航又與法國服裝設計師拉比杜斯合作,設計出從明代官瓷色彩中得到靈感的,有著“中國紅”和“中國藍”稱呼的國航新制服。
突破創新則表現在他們通過各種方法在法國提升國航的品牌。國航巴黎營業部銷售經理魏靜芳告訴記者,今年5月20日,經過特別涂裝的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波音777-300ER飛機首次飛抵巴黎,他們聯合中國駐法使館在戴高樂機場為中法建交50周年彩繪飛機的到來舉行了一場迎接儀式。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法國塞納—圣丹尼省省長阿蘭·加代爾、法國民航總局副局長保羅·施瓦赫、巴黎戴高樂機場總經理弗蘭克·戈爾德納德爾、戴高樂基金會總經理弗朗索瓦·凱斯勒等多位中法重要嘉賓均前來參與,與全體旅客和機組人員共同為這架國航北京—巴黎航線的特殊客機“剪彩”。
而盡管法國政府公務人員按照規定都要乘坐本國航空公司的航班,但國航巴黎營業部總經理田玉岐利用召開上海航線開航招待會的機會,向法國交通部長Mariani重點推廣了國航的產品,并在與后者的聚餐中邀請其體驗國航的服務,使國航成為法國交通部長選乘的第一家外國航空公司。在她們看來,在歐洲市場上要勇于創新,通過服務帶動銷售。國航是第一家在戴高樂機場1號航站樓使用速通卡的公司(面向兩艙旅客和金卡白金卡旅客,專用通道,快速過邊檢和安檢);第一家將配餐公司SERVAIR大廚請出來,與高端客戶面對面交流的中國航空公司;第一家在法國僑界推廣公務艙套票產品的中國公司。田玉岐還在法國組織的大型推廣活動上全程使用法語致辭,拉近了與法國旅客的距離。
不畏競爭 越飛越高
而今,在中法航空市場上,雖然中方有4家承運人開通了法國航線,法方目前只有法航一家開通了中國航線,但對國航來說,面對的競爭一點都不小。由于國際航空運輸市場上早已是聯盟對聯盟的競爭,國航是星空聯盟的成員,法航所屬的法荷航集團則是天合聯盟的創始會員,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內的兩家大型骨干航空公司也是天合聯盟的成員,國航在中法航線上缺乏合作伙伴。
不考慮今年新開通杭州—西安—巴黎航線的海航,整個中法航線的份額,大體是國航占據16%,法航、南航和東航3家天合聯盟成員占其他的84%的份額。目前,中法之間的直飛運力每周往返超過140班,飛往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西安、杭州等6座城市,其中上海是中法之間第一大客源市場。“國航北京—巴黎航線是國航的一條黃金航線,也是最早開航的歐洲航線。該航線近幾年在國航所有的國際航線中一直保持盈利水平前10位(去年為第8位)。上海—巴黎航線是2012年3月開始直飛的,班期從每周4班到現在的每周5班。2015年3月底換季后,北京—巴黎航線將上第2排,上海—巴黎航線也計劃在暑期增加班次。”魏靜芳說,上海航線剛開航時,他們的經營壓力巨大,但通過兩年的市場的培育,機型的改善,班期的優化,上海—巴黎航線的經營有了很大的改善,公務艙的利用率也有明顯提高,航班上越來越多的法國企業客戶選擇國航,認可國航。
來自國航巴黎營業部的消息稱,其通過積極走訪,組織踩線團,對客戶進行培訓,組織推介晚會等方式,在大客戶和企業客戶銷售上取得了良好的業績。目前,已經簽約了超過80家企業客戶,且大多數為法國企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客戶和兩艙的收入比重也大幅度提高。
外部環境對國航包括北京—巴黎航線在內的中法航線也是利好頻頻。自2004年9月中國公民組團赴法國旅游業務正式啟動以來,中法旅游人員往來日益頻繁。法國旅游發展署中國辦事處早前預計,2014年法國將迎來高達180萬人次的中國游客。而已經是法國第二大留學生群體的中國留學生,也被認為將很快超過摩洛哥成為法國最大的國際生源國。50年來,雙邊貿易額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有5萬法國人正在學習漢語,學習法語的中國人數達到10萬。
而在今年初中法兩國首腦會晤時,雙方達成的共識除了為航空、核能等傳統領域合作注入新動力外,還包括擴大互派留學生規模,加強旅游合作,力爭到2016年法國游客赴華和中國游客首站赴法總人數達到120萬等促進人文交流的內容。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