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飛機拆解基地落戶哈爾濱
中國首個飛機拆解基地項目在哈爾濱規劃建設的臨空經濟區正式落戶。3日,哈爾濱臨空經濟區中國飛機拆解基地項目簽約儀式在哈市舉行。省委書記王憲魁在簽約儀式前會見了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一行。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唐雙寧,省委常委、秘書長李海濤,副省長孫堯,市委副書記、市長宋希斌等出席簽約儀式及相關活動。市委常委、副市長叢科明與光大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飛機租賃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爽分別代表雙方簽訂協議。
根據協議,光大集團控股的中國飛機租賃集團擬投資20億美元,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南側規劃臨空經濟區范圍內建設飛機拆解基地。新建牽引道將機場與廠區進行連接,飛機落地后牽引到廠區進行拆解。廠區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至少容納兩架波音747大型寬體飛機作業機位,不小于2萬平方米、30米高度的專業工業廠房;3萬平方米、10米高度的航材倉儲庫房;5000平方米的其他設施及辦公生活區;可容納100架飛機的停機坪等。飛機拆解基地預計2015年部分投產。按照拆機廠設計的年生產能力,投產當年拆解飛機50-80架,后續每年拆解80-100架,常態化為100-120架。依托飛機拆解基地,中國飛機租賃公司遠期計劃在廠區外投資建設航空博物館、青少年航空科普教育基地、航空工程技工學院等項目。
據介紹,為推進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的深入實施,建設“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哈爾濱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區。哈爾濱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積極開展臨空經濟區申報、招商及建設工作。在省、市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次協商交流,中國飛機租賃集團公司決定在哈爾濱臨空經濟區啟動建設飛機拆解基地項目。
當前,國際國內航空運輸業正飛速發展,飛機退役數量逐年增多,飛機處置問題突出顯現。由于飛機拆解過程技術復雜,科技含量高,拆機市場份額主要由美國拆機企業壟斷,我國目前還沒有專業化拆機基地。建立獨立自主、面向全球的拆機產業基地,彌補國際競爭的短板,成為我國航空產業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戰略課題。
哈爾濱工業基礎雄厚,適宜裝備產業發展;產業工人隊伍龐大,可為飛機拆解項目提供人才保障;區位優勢明顯,可直接面向俄羅斯市場拓展業務。飛機拆解項目不僅市場潛力巨大,而且產業鏈長,必將對哈爾濱航空產業乃至整個第二產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必將進一步增強臨空經濟區發展活力,為哈爾濱臨空經濟區快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揚泰機場加密北京重慶航班
- 下一篇:青海省12月5日將開通第一條國際正班直飛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