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公認飛行難度最大空域的50年安全守護記錄
從成都出發飛往拉薩,橫跨青藏高原,飛越世界屋脊,航線安全高度最高達到7470米,最低也有6334米,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天路”;雪峰高聳,冰川廣布,風沙、冰雹、雷雨、高空強風亂流肆虐,這是全世界公認飛行難度最大的空域。
但在這條航線上,連續50年沒有發生過一起災難事故,連續29年軍用運輸飛行沒有發生過任何差錯。一位國航資深飛行員曾經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就成都—拉薩這條航線來說,航線最低安全高度高,通信效果差,一旦空中失壓或者出現發動機故障,處置難度非常大。飛行員在空中飛行遇到困難,甚至在生死攸關的時刻,首先想到的就是管制員,而且唯一能提供幫助的地面支援也是管制員。”
旅客的天路守護者、飛行員依賴和信任的地面支援,就是民航西南空管局成都區域管制中心03號扇區。
03號扇區的59位管制員,肩負著西南地區進出藏航線以及新歐亞L888航路成都段所有航班的保障重任。這些航班日夜往返于祖國內地與阿里、日喀則、拉薩等地區之間。
1987年,作為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調度室的一部分,03號扇區完成了成都—拉薩航線第一次軍事運輸空管保障任務。此后,為了配合軍事交通運輸的高效運行,03號扇區的管制員制訂了詳細的指揮預案,建立起軍民共建、融合發展的交通運輸機制。29年來,03號扇區出色完成了軍運、維和部隊運輸、搶險救災等重要保障任務。
由于地理條件特殊,拉薩航線上沒有雷達監控,管制員看不見飛機的航跡,只能根據風向、風速等數據,“拉尺子”計算航距,“掐時間”發出指令。管制員和飛行員僅僅依靠一套“單邊帶”陸空通信設備相互聯系,通話基本靠“吼”。有的管制員在四樓的工作間發出指令,站在一樓的人也能聽得清清楚楚。管制員收聽信號的時候,耳朵必須長時間貼在揚聲器上,才能從嚴重噪音干擾的無線電波中,辨別出飛行員的細微聲音。有的老管制員患有陣發性耳聾,其實都是噪音損傷惹的禍。他們每天都在這種高噪音的環境下,克服短波的越距現象和電磁干擾,確保航班的安全順暢運行。僅2010年~2014年,就安全保障航班9.4萬架次,飛行里程超過6100萬公里。
自西藏通航以來,管制員無法實時監控飛行動態,航線通話效果差,保障能力薄弱。為了提高進出藏飛行的安全裕度和運行效率,民航空管部門協同努力,于2011年5月18日,在成都—拉薩航線上成功實施ADS—B試運行。03號扇區也由此成為我國率先使用ADS-B空管新技術的管制崗位。“ADS-B監視+甚高頻通信”“雙管齊下”,改變了成都區管數十年來單純依靠程序管制的情況。
30年前,拉薩航線每天只有兩三個航班。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成都地區航班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2015年伊始,03號扇區單日航班量已經達到85架次。
面對持續加大的安全壓力,03號扇區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率先引入了風險管理的理念,并結合崗位實際,總結推出一套從“我要安全”到“我會安全”的“組合拳”。
在ADS—B實施的3年時間里,03號扇區組織“青年突擊隊”繼續開展技術攻關,不斷地完善管制指揮程序。2011年7月8日,他們實施成都往拉薩單向7分鐘放行,2012年6月15日,實施雙向7分鐘放行,大大地縮小了放行間隔。2013年9月1日,他們又進一步實施雙向5分鐘放行,逐步實現了縮小放行間隔的“三步走”目標。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將在03號扇區內實施75公里的運行間隔,從程序管制步入“半雷達管制”,進而全面實施ADS-B監視管制。到那時,“程序管制”的束縛將被徹底擺脫,將使10公里的監視管制間隔,成都—拉薩航線更加通暢。
“我們引導您回家”,讓空中秩序更加順暢,讓空管形象更加美好,這是03號扇區始終不渝的信念。
西南空管局局長李宗冀說:“在成都至拉薩航線安全飛行50年的空管保障歷史上,老一輩的管制員把青春獻給了這條跨越‘生命禁區’的航路。如今,西南空管人還在一代代接力傳承,踐行持續安全理念。50年的崗位守候,50年的電波蕩漾,50年的安全紀錄,這是空管人員觀念、責任、措施、建設、服務的示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