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一帶一路"南航開通廣州-內羅畢航線
2015年8月4日,南航廣州直飛肯尼亞內羅畢首航,地面服務部員工為乘客辦理登機手續 (羅廣泰/攝)
8月5日凌晨1時1分,一架噴涂著南航木棉標志的空客A330飛機從廣州白云國際機場騰空而起,計劃于北京時間8月5日12:06分抵達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標志著廣州-內羅畢航線正式開通。這是中國民航第一條直飛肯尼亞的航線,也是中國民航目前唯一一條連通非洲大陸的航線。該航線的開通,是南航落實中非領導人加強區域航空合作和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順應兩國兩地人民交流需要的重要舉措,也是南航把握發展機遇、深入推進國際化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將推進雙邊交往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南航CZ633/634廣州-內羅畢航線每周三班(周一三五),由A330機型執飛,航程為11小時。去程零時45分從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起飛,當地時間7時抵達內羅畢;回程13時35分起飛,次日5時50分抵達廣州。(以上均為當地時間)。
2015年8月4日,南航廣州直飛肯尼亞內羅畢首航,空乘身著傳統旗袍為旅客服務(羅廣泰/攝)
中國民航重返非洲
去年,李克強總理出訪非洲期間推出包含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區域航空“三大網絡”的中非合作具體內容,為中國民航在非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今年3月,我國正式發布“一帶一路”路線圖,肯尼亞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沿線國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非洲最重要的落腳點。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依托,中國航空企業迎來了一次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2014年夏秋航季,埃及、埃塞俄比亞、阿爾及利亞、肯尼亞、馬達加斯加、安哥拉、毛里求斯和南非8家非洲航空公司開通了至北京、上海、廣州和杭州的定期航班,每周共52班。往來廣州和非洲大陸,目前主要由非洲航空公司如埃塞俄比亞航空(廣州-亞的斯亞貝巴)和埃及航空(廣州-開羅)等公司執飛。
中方航空公司此前曾執飛包括埃及、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安哥拉等航線,但目前均已停航。2014年6月27日,南航開通深圳-毛里求斯航線,并從2015年1月12日起增至每周兩班,但毛里求斯遠離非洲大陸,中國航企在非洲大陸運力仍然空白。
“走進非洲”,架起兩地大陸之間便捷的空中橋梁,是中國民航在國際化合作中的一個重要步伐。落實國家戰略規劃,重啟中國民航的非洲大陸之旅,南航一馬當先,選擇的是從廣州總部直飛肯尼亞內羅畢。南航由此成為中國民航目前唯一一家開通了非洲航線的航空公司。
內羅畢作為肯尼亞首都,是東非最大城市和聯合國非洲總部,擁有“東非小巴黎”美譽,也是天合聯盟確立的非洲門戶樞紐。廣州作為南航總部所在地,是中國華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還是中國始發至肯尼亞的最大市場。
南航與肯尼亞航空同為天合聯盟成員。據悉,雙方已在廣州-內羅畢,內羅畢至盧薩卡、迪拜以及廣州至澳大利亞等多條航線上簽署了代碼共享協議。旅客在乘坐南航航班抵達內羅畢之后,可以乘坐肯航航班中轉至亞的斯亞貝巴、約翰內斯堡等近40個非洲城市;而非洲旅客在抵達廣州之后,可以轉乘南航航班飛往北京、上海等39個國內城市以及悉尼、墨爾本等國際城市,大部分目的地中轉銜接時間在3小時以內,十分便捷。
可以想象,當更多的中國航空公司開啟非洲之旅后,與非洲航空公司合作聯營、代碼共享將成為中非民航領域合作的“新常態”。
廣州:中非經貿文化交流強勁增長的縮影
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與非洲各國開啟了平等互利的經貿合作關系,規模逐漸擴大。進入新世紀以后,中非經貿文化交流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0年10月,中非雙方共同創立了“中非合作論壇”,開啟了中非合作新紀元。這一論壇的成立,使得中非經貿合作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當年,中非貿易額突破100億美元,給中非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2009年以來,中國連續五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目前中國已累計在非設立各類投資企業逾2000家,雇傭當地員工超過8萬人。
非洲擁有豐富的文化和自然資源,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大草原、東非大裂谷等風景名勝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世界各地游客。隨著中國出境游進一步發展,中國赴非洲旅游有著巨大的成長空間。中非經貿和人員往來的快速發展為雙方民航業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間。
近年來,中非航空客源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增長,達到150萬人次左右。中國已與埃塞俄比亞、安哥拉、坦桑尼亞、贊比亞、南非、尼日利亞等17個非洲國家正式簽署了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與塞舌爾、利比亞、烏干達等6個非洲國家草簽了航空運輸協定。此外,中國企業還在非洲民航基礎設施建設、航空公司合作、航信系統建設、民用飛機出口、人員培訓等方面積極與非方進行合作。
尤其是在華南一帶,機電、輕工、通訊等中國產品深受非洲人民喜愛,而非洲大陸美麗的自然風光也吸引了包括老廣在內的世界各國游客,推動了廣州-非洲經貿文化交流的不斷發展。
廣州-內羅畢航線的開通,正因應了兩地人民的迫切需求。目前中非市場直達旅客不足三成,超過七成的旅客必須采用中轉的方式,位于非洲東部的內羅畢是進出非洲的重要門戶。去年,中國-肯尼亞市場年客運量約12萬人次,其中廣州約占28%,北上廣三大城市始發前往肯尼亞的人數超過85%,客源相對較為集中。
廣州作為南航的核心樞紐,對于服務中非航空市場,不僅擁有強大的網絡優勢,也具備得天獨厚的地域和客源優勢。在地域上,國內經廣州至非洲中轉繞航率僅1.11,遠低于北京和上海。在客源上,廣州發達的經貿和包容的文化吸引了大量來自非洲各地的移民。目前在廣州常住非洲人口已達約30萬人。廣州與內羅畢同為中國“一帶一路”發展線路的重要節點,廣州與非洲各國家在服務貿易、教育、醫療、科技、旅游等方面的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廣州之路”延伸至非洲大陸
廣州-內羅畢航線是南航近期開通的第二條非洲航線,2014年6月,南航已率先開通深圳-毛里求斯航線。
2006年,南航曾開通北京-拉各斯航線,這是南航第一條非洲航線。其后,因金融危機、油價攀升等種種原因,該航線運營2年多后停飛。然而,通過拉各斯航線和毛里求斯航線,南航進一步積累了運營非洲市場的經驗。
開通廣州-內羅畢航線,是落實中非領導人加強區域航空合作和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順應兩國兩地人民交流需要的重要舉措,也是南航把握發展機遇、深入推進國際化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今年以來,南航已經先后新增了廣州-舊金山直飛航線,大幅加密升級了北美、澳新地區航班。隨著廣州-內羅畢航線的開通,南航的國際航線網絡將進一步拓展至非洲大陸,“廣州之路”將又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2009年以來,南航加快開拓國際市場實施國際化轉型,打造“廣州之路”,陸續在大洋洲、歐洲、北美和亞洲等區域增開了多個通航點。相比2009年,2014年南航在廣州樞紐的國際通航點從30個增加到64個,國際航班量從每年7800個增加到17600個,承運國際旅客量從174.4萬上升到487萬人次,其中第六航權旅客44.2萬人次,是2009年的25倍。經過幾年的持續努力,廣州已經成為中國大陸至大洋洲、東南亞的第一門戶樞紐。
此前,只有非洲和南美洲是南航自身運力沒有覆蓋到的地區。由于飛行器最大航程的限制,從中國出發至南美洲,基本只能采用經停的方式,因此南航將開拓非洲市場作為國際化戰略的重要部分,加強了與肯尼亞航空合作。雙方已在廣州-內羅畢等多條航線上簽署了代碼共享協議。
結合南航已有的遠程覆蓋歐洲、北美和大洋洲的航線網絡,“廣州之路”戰略航線網絡已經形成了一個大“X”狀的網絡形態,在打造國際規模網絡型航空公司、健全國際航線網絡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
南航營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南航將圍繞“廣州之路”加大對非洲市場的運力投入,計劃與肯航進一步擴大代碼共享合作范圍,借助天合聯盟優勢開拓非洲市場。在市場條件成熟后,南航將考慮增加前往非洲的航班和通航點,充分挖掘非洲經廣州樞紐中轉的第六航權市場潛力,爭取非洲第六航權旅客,塑造“廣州之路”在非洲市場的中轉品牌,為新形勢下中國民航非洲發展戰略提供成功經驗。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