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重慶—合肥—名古屋國際定期航班首航

圖:東航重慶—合肥—名古屋國際定期航班首航,圖為首航空姐。 攝影:徐寧、楊帥、陳艷艷、余政
6月28日北京時間17:17,一架東航全新涂裝的空客A320飛機,承載著143名旅客在日本名古屋中部機場順利降落,標志著東航重慶—合肥—名古屋國際定期航線的成功開航。
“雙核聯動”激活市場
此次名古屋航線的開通是東航安徽分公司全力支撐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立足安徽市場,圍繞合肥、重慶“雙核”聯動航線網絡布局的重要步驟,將吸引大量公商務、旅游、留學等客源,刺激和拉動中日兩國及三座城市的航空市場和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分公司市場部通過對省內旅游市場及去年合肥—靜岡航線市場情況的調研,積極與總部營銷委溝通,并積極配合航權審報與批復,盡早確定了開航時間為每周二、四、七執行三班。首航當日,共有143名旅客成為乘坐首航航班前往名古屋,其中共有3個旅行團,110名旅客從合肥本站出行。

圖:合肥專屬值機柜臺。 攝影:徐寧、楊帥、陳艷艷、余政

圖:合肥值機柜臺。 攝影:徐寧、楊帥、陳艷艷、余政
廣泛宣傳擴大影響
時刻確定后,市場部積極聯絡銷售渠道,并連同服質部、黨工部、客艙部、航食公司等策劃宣傳方案,做好航班銷售與宣傳工作。分公司針對名古屋航線開通時刻對外發布通稿3篇,分別在民航報、民航資源網、東航報外部版等行業媒體刊發。同時,結合首航三班特價機票優惠和微信活動,在省內主流媒體以及網絡、廣播、電視進行宣傳,刊發及轉發量百余條。東航安徽分公司微信公眾號按照宣傳方案,推出“首航空姐你來選,機票大獎你來拿”微信粉絲投票活動,受到網友及粉絲的熱烈歡迎,閱讀量超4萬人次,共吸引12636名粉絲參與投票。此外,微信還對名古屋旅游景點美食精選、名古屋航線精美餐食系列進行推送,為名古屋開航持續預熱造勢,收到預期效果。

圖:名古屋首航送紀念品。 攝影:徐寧、楊帥、陳艷艷、余政
精心準備確保首航順利
為了做好航班保障工作,分公司領導多次在講評會上要求各部門積極配合名古屋航班的保障工作。6月,名古屋航站代表來分公司商談航線保障事宜。雙方就各自在旅客出發、到達及中轉的保障流程、兩國海關、邊防、檢疫的相關規定進行積極商討、落實新航線機組保障、機上配餐、旅客現場簽轉、CIQ單據提供及不正常情況流程等保障細節,全力確保新航線安全運行。

圖:東航重慶—合肥—名古屋國際定期航班首航,圖為首航旅客。 攝影:徐寧、楊帥、陳艷艷、余政

圖:東航重慶—合肥—名古屋國際定期航班首航,圖為首航團隊旅客。 攝影:徐寧、楊帥、陳艷艷、余政

圖:首航互動活動。 攝影:徐寧、楊帥、陳艷艷、余政
航線準備方面,飛行部針對名古屋當地的氣候特點,集中加強學習特殊天氣下的飛行程序,并安排有經驗的機組執飛首航航班。運控部組織相關人員學習新航路,仔細研究從新橋機場到名古屋的航路圖,各管制區的通訊注意事項以及起飛著陸機場的進離場圖,熟悉目的地機場周邊地形環境及跑道的各項數據。技術公司安徽分公司加強飛機性能檢測,積極做好機務保障工作,協調新涂裝的飛機執飛首航。首航當日,機長組織機組準備會,對首航各項工作進行要求;運控部簽派、情報就天氣、機場宵禁、名古屋保障、通告、盲降標準等向機組進行了詳細認真的講解。
服務方面,客艙部針對名古屋航班召開了專項會議,就國際CIQ規定、餐食配備、機組注意事項、新開航班風險評估、首航人員編排等方面做了詳細部署。地服部制定了《重慶—合肥—名古屋航線服務流程》,并組織相關人員開展了綜合現場模擬演練,深入現場踩點熟悉演練方案,研討方案的不足和遺漏,并且通過現場操作和突發事件處理,進行演練方案修改,為國際中轉的旅客提供無縫隙的服務做好準備工作。此外,發展公司、綜管部等部門積極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確保首航順利。

圖:名古屋值機柜臺。 攝影:徐寧、楊帥、陳艷艷、余政

圖:名古屋機場迎接。 攝影:徐寧、楊帥、陳艷艷、余政
首航當日,東航安徽分公司特意為首航旅客設置專屬值機柜臺。首航航班上,由粉絲和網友選出的首航空姐組成的首航乘務組靚麗登場,為旅客提供了精致、舒心的服務。28日當天,恰巧一名旅客過生日,乘務組組織全體乘客在飛機上為其唱了生日歌,還為旅客們準備了精美的紀念卡片,通過抽獎的方式,與了乘客開展互動,氣氛熱烈,受到乘客們的熱烈歡迎。航食公司精心準備的中式口味與日式元素相融合的航食套餐,讓乘客提前體驗日式風情。航班到達名古屋后,名古屋機場及東航名古屋營業部為首航乘客送上了精美的首航紀念品,給乘客們留下了難忘的首航記憶。

圖:東航重慶—合肥—名古屋國際定期航班首航合影。 攝影:徐寧、楊帥、陳艷艷、余政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