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停場不靠“APU” 重慶機場“油改電”綠色促發展
進入深一度閱讀更多內容+訂閱一架滿載旅客的空客A320客機緩緩駛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303機位,飛機停穩后,廊橋與飛機艙門平穩對接,就在一名名旅客走下飛機的同時,工作人員將兩根管線從廊橋下方推出,像給新能源汽車充電一般,將這兩根管線插入飛機的腹部。
“這就是‘橋載設備’。可別小瞧它,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兩根管線,每天卻能為重慶機場減少碳排放180多噸。”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有限公司廊橋運行部副經理王修敏介紹。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是在怎樣的契機下進一步加速推廣使用這樣節約能源消耗的橋載設備的呢?
環保專項督察下的發展瓶頸
2021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委督察辦、市政府督察辦緊盯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組建12個督察工作組開展專項督察,反饋問題建議607條,從嚴從實督促解決。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就是其中開展的專項督察重點領域之一。
為貫徹落實重慶市生態環保專項督察整改意見,重慶機場集團聚焦規劃、建設、運行全流程,加速推進“油改電”,最大限度減少機場運行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實現綠色機場的低碳運行目標。
“以往飛機停靠后由于沒有外接能源供給,只能通過APU(飛機輔助動力裝置)燃燒航空煤油來給自身提供能量,”王修敏告訴記者,這樣的方式不僅工作效率較低、耗油量大,同時會造成大氣污染。

重慶江北機場,隨著機場吞吐量的增長,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增長迅速,降碳成為機場的重要創新工作之一。 劉航攝
據測算,一架常規大小飛機停靠45分鐘需要消耗150余千克航空煤油,會產生5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除此之外還伴隨著多種氮氧化物的排出。
“這是以往機坪及周邊區域空氣質量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王修敏告訴記者。
“小小設備”凈化機場大環境
為了能夠解決這一難題,重慶機場開始加速推廣使用橋載設備替代APU。
王修敏一邊指了指廊橋下方的兩根管線一邊介紹道,“這兩根就是橋載設備管線,其中細的一根是橋載電源線,它的作用是給‘停場’后的飛機提供必要電源,另一根很粗的管子是橋載空調管,它是為停靠的飛機提供空調風,確保飛機上溫度適宜。”
王修敏接著告訴記者:“這替代了原有的APU,將傳統的消耗航空煤油方式轉變為純電模式,在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降低了機場噪聲。”
據了解,目前,江北國際機場現有橋載電源123臺,橋載空調114臺,正在運營的50余家國內外航空公司均簽訂了橋載設備使用協議,橋載設備使用率從2018年的不足60%提升至98%。
據統計,使用橋載設備可為每架次航班減少約150千克航空燃油消耗,2021年,共13.5萬余架次航班使用橋載設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7萬噸。

機場的橋載設備是放置于廊橋下方。 劉航攝
“我們目前正在和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廣東申菱環境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聯合研發民航業內領先的移動式橋載設備。”重慶機場集團安全質量部工作人員羅力及告訴記者,“移動式橋載設備能夠在不同時間供給多架飛機的能源需求,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該設備研發成功后,將在重慶機場首試首用,后爭取推廣至國內其他民用機場。”
打造“綠色機場”謀劃新未來
除了在橋載設備使用上的不遺余力外,近年來,重慶機場還著力提升新能源車輛使用率,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產品占比達65%以上,同時在機場多處建設充電站點,保障了新能源車輛順暢、高效使用。
2021年,重慶機場集團開工實施了空側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項目,總投資1.4億元,在江北國際機場內新建了10個充電站,共計149個直流充電樁終端,新購入新能源車輛54臺。

“油改電”項目成為重慶江北機場降碳的主要措施之一。 劉航攝
預計到2022年底,江北國際機場內民航牌照新能源車輛將超過280臺,充電設施達到219個,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000噸。
“同時,我們研發設計的空側電動行李牽引車換電站已初具雛形,正在進行測試,投用后將實現5分鐘內完成行李牽引車電池更換,極大縮短了能源補給時間。”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擴建指揮部工作人員吳澤銘介紹。

重慶江北機場的橋載設備。 劉航攝
一個個措施接連落實落地,重慶機場在市級環保專項督察下多管齊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加速推進“油改電”,為旅客打造一座真正的“綠色機場”,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樟宜機場航空乘客量恢復至疫前的近40%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