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從客艙到駕駛艙 她從空姐變為女機長

圖:南航廣州飛行部E190機隊女飛雷蕾。攝影:吳衛東
“我太渴望肩上四道杠了”
3月23日,南航廣州飛行部機長首聘。E190機隊女飛行員雷蕾答辯未通過。機隊有領導說,她上臺自我介紹,說話發抖,就預感她危險了。“給人感覺是另外一個雷蕾。節奏亂了。”
雷蕾事后有些惱。“我從不怯場。”
有人說她臨場太緊張,有人說她太在意別人看法,也有人說她準備不夠充分。雷蕾用了10天反思,原因是“我太渴望肩上四道杠了”。
是的。較勁十年,她對四道杠的渴望比任何人都要強烈。
雷蕾少時練打羽毛球,有所成,效力于專業隊,與謝杏芳、張潔雯是隊友。17歲意外受傷讓她的國手夢成泡影。退役后,考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學院,學外經貿英語。畢業當了空姐。
雷蕾如今還活躍在各類羽毛球賽事中。
父親雷雨明飛行員出身,大不愿意。他清楚這份職業背后的辛酸、苦楚,更了解女兒的性格過于直率。怕女兒心直口快吃虧。
雷蕾當了5年空姐。期間,結婚、生子。走的地方多了,她愈發想讀書、想充電。
兒子8個月大。雷蕾聽到父親和朋友聊天,講到某航校招飛。她像一下子抓住了救命稻草——心里一個聲音告訴她,“就是它了。”
航校最用功的“大姐姐”
雷蕾把學飛的想法告訴父母。
“你行嗎?”由于少年時一直就讀體校,文化基礎差,父親有些質疑。
“不試怎么知道行不行!”雷蕾的倔勁也上來了。
2007年1月,27歲的雷蕾獨自離家,到泛美航校石家莊基地學飛,成為學校里年齡最大的學員。和她一起學飛的,都是20多歲的毛頭小伙。

圖:航校期間合影。
學飛的路,不好走。雷蕾已預見到。但隨后的經歷遠比設想的坎坷。
4個月,7門課,對任何學員都不容易。特別是飛行原理、氣象學這些理科課程,雷蕾更吃力。期間,她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是航校最用功的“大姐姐”。“從離開家開始,我就對自己說,沒有回頭路了,就算前面是懸崖,你也得往下跳。”
學飛期間僅回過一趟家
4個月后,雷蕾拿下理論考試。不過,磨難才剛開始。
當時,泛美航校出現經濟危機:沒有航油,飛機飛不了;拖欠工資,教員罷工,飛行訓練中斷。
不能飛,雷蕾就跟在機務人員后面,學維修。
2008年,航校情況并未好轉,大批學員忍受不了遙遙無期的飛行訓練,選擇離開。雷蕾沒放棄,年中拿到私照。距畢業還有一半課程。而根據事先與航校的協議,此刻她應該已經拿到畢業證書。
期間,雷蕾只回過一趟家。臨走時,兒子抱著她的腿,哭得撕心裂肺。雷蕾也掉淚。
2009年春節,雷蕾沒回家。母親打來電話說,你爸爸想讓你放棄,怕把你逼壞了。
當年3月,雷蕾在天津民航學院重新拾起書本。理論考試資格證兩年有效,過期了。
或許是被她的堅持感動,老天終于肯幫忙。2009年9月,雷蕾和泛美航校部分學員轉至廣漢飛行學院訓練。第二年6月畢業,簽約南航。
你是女性,要能忍受質疑
轉升機長這7年同樣不易。男女思維方式的不同成為雷蕾最大的困擾。她總思考一個問題:女性到底是否適合從事飛行員這個職業。
“在這個男性占主導的行業里,女性要遵從男性的行事規則與評價體系。因為你是女性,別人會質疑你的心理、身體能否擔負起這么大的壓力。”蕾蕾說,“比如說生理期,你煩躁、不安、想發脾氣,這些都得壓制住。因為你情緒不穩定是不正常的,情緒穩定才正常。”
雷蕾自述,自己平時很少與父親交流飛行技術,甚至有些抗拒。盡管父親有幾十年的飛行經驗,盡管父親是自己師父的師父,盡管師父們都對父親贊不絕口。
雷蕾覺得父親的教育方式傳統、古板。“他總是說‘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一句‘你應該’就否定了我的想法。”
雷蕾糾結了好幾年。直到近兩年,總算找到自己的節奏。十年沉淀、較勁,她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4月28日,在距上一次答辯歷時36天后,雷蕾第二次答辯,通過,獲聘機長。從學飛,到獲聘,整十年。她把這一天當作自己“大喜的日子”。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富蘊可可托海機場:5月飛雪 跑道臨時關閉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