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C-130飛機墜毀:機型老舊故障率陡增
當地時間11日,一架阿爾及利亞空軍C-130運輸機于阿東部烏姆布瓦吉省墜毀,初步確認52人死亡。空軍試飛專家徐勇凌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分析稱,目前在飛的C-130運輸機普遍老舊,故障率陡然增加。
據阿爾及利亞官方媒體報道,事發當時機上包括機組人員在內共有77人,目前已證實有52人死亡,一人獲救。此前有報道稱,失事飛機載有103人。
該C-130“大力神”軍用運輸機當天從阿首都阿爾及爾以南2000公里的塔曼拉塞特機場起飛,前往阿爾及利亞第三大城市君士坦丁。當地時間中午12時左右,飛機降落時在距君士坦丁50公里的烏姆布瓦吉省山區墜毀。
軍用飛機安全系數低于民用飛機 救助難度更大
徐勇凌介紹稱,大型運輸機成本較高,墜毀所導致的經濟損失較大。他指出,軍用類大型飛機本身的安全系數低于民用飛機,若軍用飛機的可靠性、安全性、維護性、故障率要達到民用、商用飛機的水平,研發和制造的成本會非常高。
徐勇凌進一步分析稱,軍用飛機對于自然環境的適應性高于民用飛機,但對于氣象環境的適應性則比后者低。他表示,民用飛機不可能在沒有充足保障的環境下飛行。但基于軍用飛機的工作性質,需要在各種環境中飛行,通常無法達到各種導航信息等輔助措施特別完備的狀態。
“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旦出現大型事故,得到救助的可能性比較小,”徐勇凌直言,“可能在偏僻的山區、戰區甚至在海上、沙漠地帶,救援機上人員的難度比較大。”
另外,軍用飛機上的生命保障系統也不如民用飛機般完備。徐勇凌指出,民用飛機的氧氣系統均針對商用飛行所設置,設備成本較高,而軍用飛機的生命保障系統則不可能如此完備。如果機上系統出現故障,出事后機上人員的自救難度較大,很可能導致較高的傷亡率。
解析三類事故因素:起飛著陸故障約占20%
作為大型軍用運輸機,發生機毀人亡的事故原因不外乎人為因素、氣象環境因素和飛機本身機械因素。
人為因素即技術人員不勝任,可能發生低級失誤。
氣象因素則主要分為突然傷害造成的毀傷,及天氣原因導致的著陸起飛困難。前者包括雷暴、冰雹,閃電擊毀飛機,概率非常低。后者則指的是由于天氣原因導致跑道方位不明確,在飛行員定位跑道時,因發現跑道較晚,偏差較大,可能在著陸修正過程中墜毀。
“因為氣象原因造成的飛行事故層出不窮。”據徐勇凌介紹,統計數據表明,飛機在起飛著陸階段的故障約占所有飛行故障的20%。他解釋稱,因為這一階段中飛機相對不穩定,加上對于氣象條件要求較高,飛行員的操縱相對復雜。而由于氣象原因導致機場辨識度低,就有可能出現危險故障。“像這種案例在民用航空、軍事飛行中都是比較多的。”他說。
在機械因素方面,徐勇凌表示,軍用飛機依然存在極小的機械故障率,小概率事件發生后,需要根據故障發生的部位判斷危險系數。若是一般的座艙失密,可適當降低高度;若操縱系統機件破損,可能導致操縱降級甚至失靈;若出現動力系統的故障,則可能使飛機失去動力,而迫降對于環境要求很高,一般不容易成功;若機上通信、導航等設備系統失靈,就如同在黑暗中駕駛,容易導致燃油耗盡,最終發生墜毀。
在飛美制C-130機型老舊,故障率陡然增加
徐勇凌指出,三類事故因素中,機械故障的發生概率較高。尤其對于C-130這樣一類老舊飛機,其故障率會逐步上升。
據他介紹,根據飛機故障率與出廠日期的相關曲線,飛機剛出廠時故障率較高,在穩定期逐漸下降,平穩期則為低故障率期,但到飛機即將報廢時,即使用年限較長后,故障率會陡然增加。
“C-130運輸機在上世紀50年代投入使用,盡管到上世紀70年代還在生產,但至少已有近40年沒有生產,目前在飛的都是老飛機。”徐勇凌坦言,“這些飛機的壽命可能是幾萬小時。畢竟飛機壽命已經快到終結點了,這種情況下故障率是比較高的。”他強調,由于飛機老舊所引起的故障率增加,對飛行安全壓力非常之大。
另外,徐勇凌指出,C-130本身裝配量較大,全球約有數千架。由于裝配基數大,因此發生事故的次數也相對較多。
C-130“大力神”運輸機簡介
C-130是美國20世紀50年代研制的四發中型多用途戰術運輸機。1951年開始研制,1954年8月首飛,1956年12月裝備美國空軍。該機已生產2000余架,除美國空軍中裝備數量較多外,還出口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目前,美國空軍用于軍事運輸的C-130有超過400架。
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出于戰略上牽制蘇聯的需要,曾經向中國出口過C-130運輸機的民用版本L-100貨機。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