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取消短信莫全信 記牢客服電話保安全
從這個月開始,民航又進入了一年中旅客最多的時段。當您選擇搭乘航班出行的便利時,卻有人想干擾您的出行,甚至讓您的財產出現損失,民航局消費者事務中心日前對近期接到的相關投訴案例進行了總結,發布了相關消費提示。其首先關注到的就是欺詐的航班取消短信。
案例:短信通知航班取消ATM機取違約金?
王小姐經常搭乘飛機出差,是個名副其實的“空中飛人”。上個月,王小姐在某家航空公司官網購買了一張飛機票之后,遇到了一件蹊蹺的事情:訂票成功之后的第二天,王小姐在航空公司官網訂票時預留的手機收到了一條奇怪的“航班取消”短信,內容是“尊敬的王某某旅客您好!抱歉的通知您預定的3月24日北京到深圳的xxxxxx航班,由于飛機原因已被取消,請致電公司客服電話400-xxx-xxxx辦理退票或改簽。溫馨提示:全額退票,改簽免費,另給每位旅客賠償200元單方違約金。”
收到短信后,王小姐非常著急,因為此次出行是已經確定了目的地的商務行程,如果航班取消,她的很多安排就被打亂了。慌亂之中,王小姐趕緊撥打了這個400開頭的“客服電話”。“客服電話”那頭非常肯定地說王小姐的航班取消了,并幫她接轉到辦理退票和改簽的客服電話,一陣電話轉接音后,一位普通話不太標準的接線員接聽了王小姐的電話,告訴王小姐可以改簽,但是要王小姐首先取得公司支付的違約金后,才能夠辦理改簽。對方還告訴王小姐去附近的ATM機,按照接線員的提示就可以支取違約金。
真相:虛假短信做引子詐騙錢財是目的
在溝通的過程中,王小姐的慌亂情緒逐漸平復下來,特別是聽到對方要求自己找ATM機提取違約金時,王小姐突然意識到可能上當受騙了。她仔細地查看了一下“航班取消”短信中注明的公司客服電話400-xxx-xxxx,覺得好像跟之前曾經聯系過的這家航空公司的客服電話不太一樣,于是,王小姐上網查詢了一下航空公司的官網。果然,航空公司官網的客服電話根本不是400開頭的。王小姐趕緊掛掉電話,又跟航空公司官網上顯示的客服電話取得聯系,發現她打算乘坐的航班根本沒有取消。此時,王小姐非常肯定這個“航班取消”短信,以及400開頭的所謂“公司客服電話”根本就是一個騙局,王小姐及時撥打了110報警電話。
事后,王小姐對這次險些被騙的經歷仍心有余悸。她不明白的是:為什么騙子能夠在詐騙短信中準確地描述王小姐的航班信息、出發時間,騙子是怎么知道她在官網訂票時留下的手機號碼,又給她發送詐騙短信呢?是不是航空公司泄露了旅客的個人信息?
帶著這些疑問,王小姐撥通了民航局消費者事務中心的投訴電話,向工作人員反映了所遭遇的情況,并提出了上述疑問。對此,民航局消費者事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對這些問題與王小姐進行了溝通和說明,對王小姐提出的疑問予以了回復,并對王小姐的警惕性給予充分肯定。
近一段時期以來,消費者事務中心收到了一些與王小姐相類似的旅客投訴,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有關“航班取消”詐騙短信問題,短信的內容基本上是旅客打算乘坐的航班因飛機故障、政府包機等等原因取消,要求旅客與人工客服電話聯系進行改簽或退票,并且主動提出會支付旅客200元至300元不同的違約金。不法分子抓住節假日票源緊張、旅客急于返回上班的特點,每到節假日其詐騙行為更為猖獗。一些旅客對這類短信疏于防范,上當受騙,甚至遭受到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破解:不慌不忙先核實技術加密添保障
消費者事務中心的專家就此提示廣大旅客,一定要保持警惕,擦亮眼睛,在收到相關航班取消短信后,應從多方面進行研判,防止上當受騙、避免損失的出現或擴大。
相關專家告訴記者,此類短信詐騙的套路很雷同。根據一些旅客所反映的情況,犯罪分子一般都是通過不法手段竊取旅客的訂票信息后,向旅客發送詐騙短信,編造虛假的航班取消信息,以向旅客賠償違約金為誘餌,逐步騙取旅客的銀行賬戶信息。而一些旅客對于騙子的手段缺乏警惕,通過銀行ATM機或者網銀等方式誤將旅客自身的錢款轉給了犯罪分子,造成了不易挽回的損失。
該中心在對短信詐騙投訴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后,發現詐騙短信中所留下的客服電話大多以400開頭,而且與民航局網站、航空公司官網、消費者事務中心網站上所登載的航空公司客服電話完全不同。因而,專家特別提醒旅客,在收到航班取消短信的時候,一定不能因為急著改簽或退票而貿然與短信中所提示的客服電話聯系,而是要通過多種渠道仔細核實客服電話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即便旅客疏忽大意、中招被騙,也要及時聯系當地公安機關或者撥打110電話報警,向公安機關提供轉賬的信息與情況,并且注意保留相關證據,協助警方偵破詐騙案件。
消費者事務中心副主任李洪濤介紹,他們已經通過中心網站及時向旅客進行了風險提示,并建議各航空公司在其官方網站、通過客票代理人等多種方式向購票旅客提示近期多發的短信詐騙。同時,消費者事務中心也建議旅客適當了解航空出行的一些常識,練就火眼金睛,識破這一類型的詐騙,避免自身權益受到損失。
她告訴記者,旅客信息是航空公司賴以生存的最寶貴的資源,客觀上講,航空公司沒有主觀故意泄露旅客信息的理由。目前,也尚無證據表明,是航空公司或航空公司內部人員泄露了旅客信息。但是,這一情況應該引起航空公司的警覺和高度重視。加強信息保密的投入,利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對旅客信息進行加密和保護,建起牢固的“防火墻”,切斷不法分子詐騙之手,是航空公司應盡責任,也是其目前當務之急。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