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黃花機場查獲46公斤新毒品 形似莧菜可生吃
6月18日,長沙市人民檢察院,民警展示從犯罪嫌疑人張鐸(化名)包中發現的恰特草。記者 武席同(翻拍)
紅莖綠葉,筷子長短,外形看上去和我們常吃的莧菜無異。它就是有著“東非罌粟”之稱的恰特草。3個月前,長沙海關在黃花機場查獲了120捆共計46.195 公斤恰特草,抓獲一名涉嫌走私這種新型毒品的犯罪嫌疑人。今日上午,長沙市人民檢察院向社會首度公布了這起走私新型毒品案。
46公斤恰特草驚現機場
3月17日晚上7點,從香港飛抵長沙的KA720次航班準時抵達黃花機場。一名二十六七歲的年輕男子一下飛機,就匆匆趕到領取行李的傳送帶前。15分鐘后,年輕男子從傳送帶上拎走兩只沉甸甸的大箱子。
在通道口,海關人員攔住了男子,要求他打開箱子。“兩只箱子內裝有上百捆莖稈類的植物,重達46公斤。”對于這些植物,男子解釋:“這是香椿草,我從香港帶回來的保健食品”。
隨后,湖南省公安廳物證鑒定中心對這批莖稈類植物的抽樣進行了毒品成分檢驗,在其中發現了卡西酮和去甲偽麻黃堿。與此同時,經湖南省野生動植物司法鑒定中心鑒定,這些莖稈類植物被確認為我國新版《精神藥品品種目錄(2013年版)》中第一類管制藥品“恰特草”。
從送餐員變成跨國毒販
年輕男子名叫張鐸。他的護照顯示,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間,他8次往返于埃塞俄比亞和中國之間。
在向辦案機關的供述中,男子講述了他多次出國,偷運恰特草的經過。
2013 年初,張鐸還是廣州一家西餐廳的服務員。在一次送外賣的偶然機會中,他認識了一名叫“露露”的女子。“她問我愿不愿意幫她去埃塞俄比亞帶貨,每次給我 4000元勞務費。”張鐸答應了。當年5月,他辦好了護照和去埃塞俄比亞的簽證。此后,他前后8次拿著“露露”給他的貨款,往返于埃塞俄比亞和中國之間,帶回成箱成箱的恰特草,“基本上每次都是60公斤左右”。
直至今年3月17日在長沙被抓,張鐸說他一共從“露露”處拿到了28000元傭金,而這些恰特草,都賣給了在廣州的非裔人群。“這次之所以在長沙入境,是因為廣州那邊越查越嚴了。我們本以為長沙沒人認識這東西,結果還是被發現了。”張鐸表示。
目前,長沙市人民檢察院已以涉嫌走私毒品批捕了張鐸,而幕后老板“露露”也已被警方列為網上追逃人員。
“這是湖南省首例走私毒品恰特草的案例。”長沙市人民檢察院偵監一處副處長鄧鋒是本案的承辦人。他告訴記者,自2014年1月1日,我國將恰特草列入毒品管制范圍后,走私恰特草是販毒行為才有了法理上的支持。
識別新毒品
名稱:恰特草
別名:巧茶、也門茶、阿拉伯茶、埃塞俄比亞茶
外形:紅莖綠葉,筷子長短,外形看上去和莧菜無異。
服用:可像吃生菜一樣嚼食,曬干后可生吃或磨粉沖服。
毒效:含興奮劑卡西酮,可比肩海洛因,成癮性大,被稱為“東非罌粟”。
大案連線
長沙通報10大販毒案
對兩起重大毒品案一審宣判,兩毒販獲死刑
6月18日,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6·26”國際禁毒日打擊毒品犯罪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13年7月審結的十大毒品案件,并對兩起重大毒品犯罪案件進行一審宣判,兩名毒販獲死刑。
2011年1月,毒販曾逸文一次性向下線李瑞芳、陳小群販賣1987粒毒品麻古;4月25日曾逸文伙同他人攜帶1886克冰毒、547粒麻古乘坐汽車到達長沙,在與李瑞芳、陳小群交易時被公安機關當場抓獲。法院判處曾逸文死刑。
自2011年起,毒販崔先國委托人代購6000克咖啡因、1630克冰毒、6000克二甲基砜等制毒原料,并與人共同研制毒品麻古。自2011年11月起,崔先國販賣17100粒麻古和430克冰毒。法院判決被告人崔先國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一庭庭長蘭志龍表示,對涉案毒品數量大,販賣毒品次數多的犯罪分子,以及在當地社會影響大,甚至持槍拒捕,社會危害性大的販毒團伙首要分子,判處死刑并立即執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