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上為何配備救生衣?
相信看過《泰坦尼克號》的觀眾都不會忘記主人公杰克和露絲在影片最后生死離別的那個鏡頭:當凍得瑟瑟發抖的露絲看到救生船的探照燈燈光在海面上來回尋找時,她看到了生的希望。于是,她滿心喜悅地想喚醒杰克,可是這時的杰克已經不會再醒來了,雖然他帥氣的臉龐上還露著淡淡的、清澈的微笑。
這個悲傷而又凄美的鏡頭,讓人們感受到了愛情的純潔和生命的寶貴。當然,細心的觀眾還會看到露絲身上穿著的救生衣。無論是乘船還是乘飛機,當這些交通工具在海上遇到緊急情況或需要迫降在海上時,救生衣就成為乘客們生的希望。那么,有人會問,當飛機飛內陸航線時還需要配備救生衣嗎?對乘客而言,救生衣究竟有哪些用處呢?下面,我們就一同來談一談機上的救生衣。
救生衣有何用處
說到救生衣,許多乘客都會想到海上撤離。但也有乘客提出疑問:為什么內陸航線還需要配備救生衣呢?那是因為,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可能飛過河流、湖泊,如果這時需要緊急迫降,很可能迫降在河流或湖泊之上,自然也就需要救生衣。
飛機上的救生衣分為紅色和黃色兩種。紅色救生衣供機組人員使用,黃色救生衣供乘客使用。即使飛機不是迫降在水面上的,在遠離機場的偏遠地方迫降撤離時,穿上救生衣可以使乘客在空曠地帶較為顯眼,以便救援人員及時發現,并且在低溫、強風和冰雪覆蓋的地區,穿救生衣也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
救生衣主要用尼龍材料做成,有上下兩個氣囊,氣囊之間有兩個小的高壓氣瓶分布在救生衣的左右兩邊。在救生衣下側有兩個紅色的充氣手柄,拉動紅色充氣手柄,救生衣可以自動充氣。
在救生衣上側兩邊還有人工充氣管,這是類似于自行車氣門芯的單向活門。救生衣充氣不足或漏氣時,拉出人工充氣管,可以用嘴向里充氣。當用手按住人工充氣管的頂部時,氣體會從救生衣內放出。在救生衣的頂部一側還有定位燈。它是由海水電池供電的,海水電池浸水后,定位燈幾秒鐘內會自動發光,并可持續使用8個小時~10個小時,便于落水者在夜間被發現。
機上救生衣分為嬰兒救生衣和成人救生衣兩種,存放在不同位置上。頭等艙、公務艙乘客救生衣一般存放在座椅扶手下方;普通艙乘客救生衣則被放在座椅下方,低頭伸手就可以摸到;嬰兒救生衣一般放置在客艙第一排嬰兒搖籃的座位下方。周歲以下的孩子需要使用嬰兒救生衣,而周歲以上孩子則可使用成人救生衣。
救生衣使用時該注意什么
據航空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救生衣應該在離開飛機,上船前充氣。這是因為,救生衣充氣后會很臃腫,乘客在撤離時很容易相互擁擠堵塞過道、出口,從而影響撤離時間。并且充氣后的救生衣還易被尖銳物品劃破、漏氣,失去救生功能。此外,如果飛機進水,救生衣會使乘客漂在客艙內,甚至頂在客艙天花板上,難以逃離。
當飛機在海上迫降時,除非情況所需,乘客不要嘗試穿救生衣游泳。因為海水水溫低,表面平均水溫不超過20攝氏度,有13%的水表溫度為4攝氏度以下,而身著薄衣的成人在10攝氏度的水溫中生存時間大約只有2個小時~4個小時,所以在冷水中應盡量減少活動,保存體力。
值得家長乘客注意的是,嬰兒在被抱離座位時須給其所穿的救生衣充氣,母親和嬰兒的救生衣應系在一起。而對于兒童來說,在其離開座位后只需要為其所穿的救生衣充一半的氣即可(拉動一個充氣手柄)。在穿著方法上,救生衣應穿在所有衣服的最外面。
救生衣不可隨意動
2013年7月17日晚,26歲的乘客尹某乘坐春秋航空9C8856次航班從廣州抵達上海。下飛機時,她出于好奇,將座位下的救生衣帶走。2012年3月,4名女公務員在廈門機場轉機過安檢時被查出偷拿機上救生衣,結果被行政拘留。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雖然他們會向乘客強調不能隨意打開和帶走救生衣,但每年類似的事件還會發生多起。
飛機上的救生衣屬于航空公司資產。每件救生衣上都會有所屬航空公司的標志。一件救生衣的價格為300元~1000元,一旦被使用過,救生衣就無法再次使用了。
并且,救生衣屬于飛機上的應急設備。一旦飛機在海洋上空突然發生緊急情況,如發生火災、飛機破損、飛機發生故障、漏油等,都需要馬上緊急迫降,而此時飛機只能降落在海上。飛機在海面上漂浮的時間大約只有一二十分鐘,緊急脫離的時間規定為2分鐘。機上每位乘客都必須穿好救生衣,然后在乘務員的指揮下脫離飛機,跳上救生筏,劃向遠離飛機的風下側。在慌亂中若有乘客落水,無論是否會游泳,都可以憑借身上的救生衣救助生命。但此刻若有乘客座位下方的救生衣被拿走,或已被充過氣,那么就可能嚴重危及乘客的生命安全了。
同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盜竊、損壞、擅自移動使用中的航空設施,可處15日以下拘留。所以,無論是從其他乘客的安全出發,還是考慮到法律的制裁,乘客都不應該擅自打開或帶走機上救生衣。
鏈接
機上為何不見降落傘
在一些軍人題材的電影中,總會看到一些機上跳傘的情節。于是,有人會說,客運飛機上配備降落傘多好,有緊急情況發生時,還可以跳傘,不會經歷飛機迫降的驚險過程。
為什么我們民航客機上沒有降落傘呢?有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給出解釋:飛機失事通常都是在瞬間發生的,出現險情或者故障多數為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時候,即使每位乘客都擁有降落傘,也來不及完成跳傘的準備工作。
一般民航客機都在平流層飛行,飛行高度可達到1萬米,而適合跳傘的高度是1000米~800米。當飛機飛到1萬米時,機艙外部的空氣十分稀薄,溫度也很低,人們在機艙外根本無法生存。再加上飛機的飛行速度十分快,由于空氣的阻力,當人跳出艙外時會像重重地撞在一堵墻上一樣,人體是無法承受這種程度的撞擊的。而且客機機體周圍氣流很大,跳傘時也很容易將人卷入發動機內,這樣無疑會提高飛機在空中爆炸的可能性。同時,未經訓練的人在自由下降的過程中會遭遇寒冷、驚慌,極容易昏迷,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跳傘技巧,很可能根本打不開降落傘。
當然,從飛機承重能力考慮的話,如果每位乘客都配備一個降落傘,就會大大增加飛機的重量,而且會占用很多空間,直接影響飛機的營運能力。并且,客機機艙內必須增加壓力才能保持人體所能承受的環境。而這種壓力在萬米高度時,作用在機艙門上能達到5000公斤以上(內外壓力之差),人的力量根本無法打開機艙門,跳傘也根本不可能以到實施。而如果打開了艙門,則會導致嚴重的失壓事故。其后果是,全艙乘客不是被凍死就是窒息而死。
退一步講,即使有條件實施跳傘,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會因為乘客爭先恐后地想搶先跳傘而造成極度混亂,不僅會影響飛行員的操作,而且會造成飛機重量失衡,有可能釀成更大的事故。
以上的種種原因說明,飛機上配備降落傘是不合理的,也不具備可操作性。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齊齊哈爾機場抓獲信用卡詐騙嫌犯
- 下一篇:天津機場安檢站查獲火焰噴槍式打火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