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農用飛機墜毀真相:飛行員舍己救人致"倒栽蔥"
當了40多年的試飛員
投入百萬元研制飛行器
把兒子培養成飛機維修專家
新聞回顧
7月4日6時32分,在沈陽市于洪區沙嶺鎮沙坨子村,一小型農用飛機失事,飛機墜毀在水稻田中。飛機墜落的瞬間,把水稻田砸出一個直徑數米、深近半米的圓坑,水柱濺起近10米高,但飛機沒有發生爆炸、起火。飛機駕駛員被救出后,由120急救人員予以現場搶救,但遺憾的是最終不治身亡。
事件進展
身體壯實、皮膚黝黑,一提起航空的事兒滔滔不絕——這就是同行眼里的飛行員老董。7月5日,在老董駕駛A2-C小型飛機失事20個小時后,記者經多方采訪,還原了一個關于老飛行員半世紀的飛行夢。
他是40多年的老試飛員
“震驚!”“遺憾!”“悲痛!”——這是老董生前好友們提起已逝戰友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大家無法相信,科班出身、部隊培養、飛行經驗超40載、久經沙場的一名老飛行員,怎么會在一片稻田里失去生命?
“他身高1.7米左右,身體非常結實,黝黑的皮膚,爽朗且健談。”遼寧省航空協會主席劉翼這樣描述老董。老董18歲那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試飛院,此后在陜西閻良部隊機場,開啟了出生入死的空軍試飛員的生涯。老董試飛過包括殲強機在內的殲-系列機型,先后經歷的“生死考驗”不計其數。按照相關規定,46歲那年,他退伍轉業。
投入百萬元研制飛行器
懷著飛行夢,轉業到地方后,老董毅然放棄了待遇優厚的工作,把前半生的積蓄全部拿出來,一頭鉆入研制小型飛行器的工作中。“他是黑龍江雞西人,研制倉庫就設在家鄉。”一位同行介紹,空軍試飛員的薪酬很高,但老董衣著簡樸、生活簡單,“這些年,最保守估算他投入到研制飛行器的錢超過百萬元。”
“他不僅自己癡迷于飛行,還把兩個兒子熏陶、培養成才,如今他們都能獨立駕駛飛行,而且兩人都是飛機維修、調試專家。”老董生前好友介紹說。
“上個月,老董還給我打電話,說他自己設計、制造的小飛機已完成機芯部分,但對于其他部位的研制,想聽聽沈陽同行的意見。可是,從雞西至沈陽的運費最少需2萬元,他說有點舍不得。”老董生前同行說。
這件事,得到了遼寧航空協會主席劉翼的證實。他說,協會不少專家商量著想結伴趕往雞西,幫老董的設計出謀劃策,為他節省一點經費。“沒料到,還未等成行卻傳來噩耗……”劉翼哽咽著說不下去了。
“東北漢子都是酒量驚人的,老董也不例外。”劉翼說,可是,為了心愛的飛行事業,也是當試飛員時部隊的嚴格規定,老董早已戒了酒。偶爾趕上戰友聚會,他也往往以水代酒。
研制飛機用于播灑農藥
“有人說,現在私人飛機很時髦,老董研制飛行器是不是圖錢啊?”老董生前好友告訴記者,這樣說對他實在太不公平!因為,在老董研制飛行器的一摞摞堆積如山的手稿中,“載藥量”一直是個重要參數。這意味著,他所研制的小型飛行器,主要應用于林業、農業的播灑農藥。
失事的這架小型飛機型號是:A2-C。這架飛機是老董花30多萬元購買的“二手機”。飛機的結構是構架式,鉬管外蒙著篷布,這樣才能使得飛機自重量趨于最輕,為的是盡最大可能增加載藥量,以用于水稻田的農藥噴灑。這種機型比較簡單,是敞開的,前面只有一個風擋,能坐3個人,其中包括播灑農藥的助手。“這就增加了飛行難度。這種飛機的失事率比較高。”
遼寧航空協會主席劉翼告訴記者,盡管私人飛行的前途光明,但目前由于種種限制,民用通航事業還困難重重。作為一名64歲的老飛行員,老董數十載如一日專注于飛行事業,放棄安逸生活,忍受著外人無法體會的沉重壓力,時刻準備著冒生命危險,這種堅守、擔當、奉獻,值得人們尊重與追憶。
采訪中記者獲悉,事發現場的水稻田是沙坨子村村民韓恒海的。他接受采訪時說,“我非常崇敬這位飛行員和他的兩個兒子!事發后,兩位年輕人強忍住失去父親的悲痛,執意把聯系方式留給我,一再承諾事后一定賠償我田里的損失。”5日,記者向韓恒海要老董兒子的聯系方式,但遭到韓的婉拒。他說:“你現在采訪人家,我認為不大方便。家里出了那么大的事,人家都忙著處理后事呢……至于賠償的事,小事一樁,人家為了幫咱播灑農藥丟了性命,咱咋能那么斤斤計較?”韓恒海強調說:“爺兒仨都是英雄,我能感受到他們身上散發的軍人正氣!”
爺兒仨都是英雄
農民贊
失事飛行員兒子
主動留電話賠償農民
下面是一望無垠的水稻田,小飛機怎么會突然折返失事?小飛機墜落一剎那,為何會出現機翼側翻現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小飛機失事?7月5日,就上述一連串問題,遼寧航空協會飛行專家做了詳細解答。
為何突然折返?
根據事發現場留下的種種痕跡,專家分析說,老董之所以身亡,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為了救人。按照業內經驗,飛機發動機空中熄火是飛行安全的大敵,如果空中起動不成功,會對飛行員和飛機造成極大的風險。特別是對單發飛機而言,空中熄火對飛行員來說是“生死考驗”——發動機熄火后,老董駕駛的飛機以極快速度滑降,距地面30米左右高度時,小飛機突然呈現折返動作。
“當然,不排除方向舵失靈。但也可能是飛行員人為故意轉舵!”專家分析說,事發時,周圍水稻田中有3名村民在作業,飛行員很可能是為了躲避他們而猛然轉向。“飛行員這樣做,是一種舍己救人的行為!”
為何“倒栽蔥”?
按照A2-C構架原理,發動機為4缸,加滿油后重量達數百斤。如果突然墜落,飛機很可能大頭朝上或一側機翼先墜地,而事實上,老董駕駛的這架飛機卻截然相反:大頭朝下倒栽蔥!——正是后面重量較大的發動機及機身瞬間壓襲的重力,導致飛行員頭部及身體遭到重創而奪命。飛機以這種姿態墜落,很顯然是飛行員故意所為,主要是避免后部發動機先著地引發油箱爆炸。
“飛行員在如此短暫時間內做出如此選擇,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稻田中的村民!”專家說。
小銷釘惹的禍?
分析飛機失事原因時,專家指出,升降舵操縱系統失靈是主因。因為升降舵失靈會直接導致發動機熄火,而升降舵操縱中有一個極不起眼的小細節:一只小銷釘!像駕駛轎車一樣,起動前要松開手擋,飛行員起飛前也要做一個類似動作,一只小銷釘會穿入小孔固定住。可是,在飛行過程中,由于升降氣流及飛機加速度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小銷釘從小孔內松動彈跳出來。
如果小飛機有一定的飛行高度,比如千米之上(此種小飛機可飛至二三千米高度),飛行員就可能有足夠時間處理情況。可是,事發時的小飛機飛行高度不足150米,飛行員根本沒有時間予以人為處理事故,才導致機毀人亡的嚴重后果。不過,上述原因尚需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認定。
飛行員
舍己救人致“倒栽蔥”
一只小銷釘惹的禍?
航空專家大膽推測
針對飛行員年齡是否超標、飛行時是否申請航線、農用機場管理混亂等一系列質疑,7月5日,記者采訪了權威人士。
年齡是否超標?
根據《國際民航公約》,60周歲是飛行員年齡的上限。不過,國家航管部門強調,培養一個飛行員需要投入幾百萬元,而且要歷經一個個臺階考核,時間漫長,讓那些身體條件好,技術優秀的飛行員延長工作期,是人力資源合理有效利用的途徑。中貨航就曾做出返聘老飛行員的決定,返聘的年限到63周歲,實行一年一聘制。
沒有申請航線?
遼寧航空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失事的小飛機屬于“低慢小”(飛行高度低、速度慢、目標小),指飛行高度在500米以下、速度200公里/小時以內、雷達反射面積在2平方米以下的輕型飛行器。事實上,據監測該小飛機當時飛行高度在150米之內,飛行直徑在5公里之內,對其他飛行器無沖突。因此,此種調試試飛不需申請航線。
農用機場管理混亂?
據相關人士講,于洪機場原由農機部門管理,后由民營公司承包。多年來,該機場為沈城近郊林業、農業播灑農藥,滅蟲、施肥、除草等立下汗馬功勞。該機場為瀝青500米跑道,面積80多畝,完全勝任小型飛行器的助跑、升降等。近年來,隨著“運五”等稍大體積飛機的增加,于洪機場使用率逐漸降低。但目前該機場跑道平整有序,四周草坪經常修剪,相關單位管理比較到位。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