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罌粟種植地點日趨隱蔽 警方用無人機查毒
罌粟是毒品原植物,每年7月初,是種植在陜北的罌粟盛花期,艷麗的罌粟花朵在黃土高原上顯得異常妖艷、刺眼,短短十余天的花期,將原本隱藏在丘陵溝壑中的罌粟暴露出來,此時也是榆林公安禁種鏟毒的關鍵時期。近年來由于打擊力度逐年加大,罌粟的種植地越來越隱蔽,再加上地廣人稀,易種區域丘陵溝壑縱橫交錯,打擊非法種植罌粟工作量非常艱巨。
空中查毒事半功倍
為了嚴厲打擊犯罪分子在深山內大面積非法種植罌粟,改變往年人力偵查的難度,今年罌粟花期,榆林警方首次啟用“禁毒者A-5”小型無人航測機進行空中踏查遙感監測,力爭在罌粟割漿前發現并鏟除毒品原植物。
7月2日上午,在神木縣謝家堡鄉的一處山頂上,安裝在彈射架上的無人機,形似大號的航模。據無人機組領隊王小東講,無人機看似輕巧,但飛行高度可達千米,一個架次飛3個多小時,每飛500米拍攝一張2100萬像素的照片,每張照片可覆蓋3平方公里,拍攝時定點定距,保證沒有遺漏,尤其是人力到達不了的山溝死角。
配合無人機巡查的神木縣公安局禁毒大隊民警介紹,無人機在神木縣已經飛行2天時間,前期航拍的照片已經直接傳送到北京的數據庫,經技術分析對比后結果才能出來,對于罌粟種植疑似地塊,禁毒民警根據經緯度再到現場察看確認,做到發現一塊、鏟除一塊。
王小東說,與普通航拍照片相比,他們更偏重色彩反差。搜索網站的衛星地圖雖然全面,但往往拍攝時間不是罌粟花期,截圖照片也無法放大,這些沒有針對性的航拍圖片,對警方實地查找罌粟提供不了幫助。
“洋煙”成為扭曲的奢侈品
罌粟在榆林當地被稱為“洋煙”,這種對舶來品的稱謂,證明罌粟并非黃土高原的產物,干旱缺水的地貌更不適合罌粟生長。
但不法分子受暴利驅使,非法種植罌粟在榆林已成頑疾。榆林市易種罌粟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靖邊、神木以及府谷。
據一位禁毒民警介紹,近幾年,在煤礦上發財的一些暴發戶,高檔煙酒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欲望。或獵奇或追求刺激,燙吸“洋煙”成為個別有錢人,尤其是富二代的炫資。該地一些有錢人的參與,無形中也抬高了當地毒品的價格,在榆林每克海洛因(罌粟可加工成鴉片、嗎啡、海洛因)的價格已達上千元。
據榆林公安局今年“6·26”國際禁毒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6月15日,強制戒毒717人,這些癮君子中多以燙吸海洛因為主。
黃土高原絕不是“毒源”的土壤
負責“空中查毒”的榆林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副支隊長張柏林講,經過多年不懈的打擊,非法種植罌粟近幾年逐漸從大面積向分散種植轉變,再加上農村人口逐年減少,群眾發現舉報的案例已經很少。
6月29日,府谷縣禁毒民警在廟溝門鎮石崖梁村、武素溝村及磧塄鎮楊家莊村,發現3處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查處相關違法人員3人,鏟除罌粟苗1681株;后民警又在廟溝門鎮武素溝村深山溝壑排查時,發現3塊非法種植罌粟的無主種植地,鏟除罌粟苗6650株。涉案的3人中,年齡最小的張某55歲,最大的高某77歲,犯罪嫌疑人張某因涉嫌非法種植罌粟苗被取保候審,違法嫌疑人高某、王某因非法種植罌粟苗被罰款處理。
經禁毒民警偵查,看似分散的種植背后,發現有不法分子參與幕后起到主導作用,他們高價誘導留守在山中的孤寡傷殘老人,為老人提供種子和種植技術,甚至專用割刀,待收獲后伺機上門收購,違法分子以這種方式逃避打擊。
非法種植罌粟從4月份出苗到7月份成熟,必定要有3個多月的生長周期,而且罌粟生長離不開水源,目前榆林對罌粟種植從多環節查處,在全市各鄉鎮,包村的干部經過多年的培訓,罌粟出苗后就認出來。
今年在罌粟成熟期,展開從地面到空中全方位踏查行動,禁毒民警開車載著無人機翻山越嶺,深入易種區,就是為了不留死角、確保毒品種植“零產量”。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首都機場全面優化1號航站樓安檢現場
- 下一篇:波蘭兩架小飛機空中相撞 造成2死2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