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上海市公安局機場分局交警王乙
“虹橋第一崗” 有了傳承人
國際空港信息網2014年7月23日消息: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迎賓一路與空港三路的交叉口,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虹橋交警第一崗”。這個路口是連通虹橋機場與周邊道路的咽喉要道,既是旅客車輛進出虹橋機場的必經之地,又是駐場員工車輛頻繁往來的要沖。10多年來,標兵民警施健勤勤懇懇地管理著這個崗亭,讓并不寬敞的路口發(fā)揮了120%的通行能力。
如今,許多經過這里的駕駛員都驚喜地發(fā)現,雖然駐場車輛增多,道路沒拓寬,車輛沒限行,路口卻變得更通暢了。在這個變化背后,正是施健的徒弟、一位“85后”機場交警的觀察和思考。他就是上海市公安局機場分局最年輕的警長、交警支隊虹橋場區(qū)中隊民警王乙。
最欣慰:巧調“綠信比” 多行450輛車
2010年,就讀于上海公安專科學校的王乙,作為學警隊員在虹橋機場執(zhí)行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保障任務,在虹橋機場東區(qū)執(zhí)勤。次年,王乙從警校畢業(yè)后,正式踏上交警工作崗位,師從“虹橋交警第一崗”的標兵民警施健。
師父的耳提面命、以身作則讓王乙很快進入狀態(tài)。虹橋機場東區(qū)部分單位的搬遷,加上東區(qū)新道路的開通,導致“虹橋第一崗”原先車流較少的方向交通壓力驟增。這些情況讓王乙覺得,自己有責任搞清楚交通流量變化,調整迎賓一路與空港三路交叉口原有的紅綠燈時長設置。
這個在交警行當里叫做“綠信比”的時長設置,調節(jié)起來遠不只是隨意動個數據那么簡單。“虹橋交警第一崗”對應的既有仍需要在虹橋機場1號航站樓出發(fā)的大量旅客,又有虹橋機場東區(qū)諸多單位的上班通勤車輛,加減幾秒鐘、加減在哪個時段及哪個通行方向,都會影響許多人。
王乙花了幾個月時間仔細觀察,發(fā)現因為單位搬遷,原先空港三路早高峰的車流已經從每天1800輛減少到1500輛,可以適當縮短這條路的綠燈時間,讓給路口其他方向;此外,早上虹橋機場1號航站樓最主要的客流是搭春秋航空早班飛機的旅客,時間集中在6時~7時30分,上班高峰則從7時40分開始,正好可以錯開。
經過計算,王乙拿出了調整方案:每天7時40分~8時40分的上班早高峰時段,迎賓一路往空港三路兩條左轉車道的綠燈通行時間每次延長8秒。這意味著每次可以多通行15輛汽車,在1小時總共30次信號燈變換周期里,這兩條最繁忙的車道最多可以多通行450輛車,而其他方向的通行基本上不受影響。王乙拿出的可信數據,使路口信號燈改用了新的“綠信比”。讓他欣慰的是,路況果然如計算的那樣發(fā)生了變化,也受到了駕車者的歡迎。
這樣的改變并非孤例。近幾年,在虹橋機場東區(qū),經王乙上報并改進、整理、增設的交通設施共計有50多處。
最高興:接過罰單的司機說“謝謝”
幾年的警校生涯以及上崗后的經歷,讓王乙深感交警遠不只是一種職業(yè),更肩負著成千上萬出行市民的信賴。王乙給自己定了標準:執(zhí)法不求“嚴厲”而求“嚴密”,通過自己的工作促使更多出行市民樹立守法和安全的意識。
一天,快要下班的王乙在執(zhí)勤現場發(fā)現一輛寶馬車正在非機動車道上逆向行駛,便將車攔下。沒想到,不等他問上一句,推門而出的女司機就大聲怒罵起來。王乙耐著性子,終于聽清原委:女司機家在外地,有輛滬牌車須在機場的車管所驗車,可轉了小半天一直沒找到停車位,又錯過了車管所服務時間;由于車子今天不驗,接下來就無法正常上路回家,手忙腳亂的她就在非機動車道上逆行了。而被攔下后,這位女司機將脾氣全發(fā)在了王乙身上。
王乙沒有簡單地一罰了之。他一方面指點女司機可以停車的位置;另一方面打電話與負責車輛檢驗的工作人員聯系,得知他們雖已下班但還在辦公室里,立刻說明了這位女司機的情況,請他們稍等,為其辦好驗車手續(xù)。女司機見狀,就違章和蠻橫態(tài)度向王乙誠懇道歉,表示認罰,以后一定會遵守交規(guī)。接過王乙所開罰單的同時,她道了句:“謝謝。”
王乙說,自己執(zhí)勤最開心的時候,正是那些被處罰的駕車人,還肯對自己道一聲謝。因為交警的職責,是保證交通秩序,并非為罰而罰。這句“謝謝”說明,駕車人理解了交通法規(guī)的重要性。
在機場執(zhí)勤,黑車也是交警經常遭遇的執(zhí)法難題。
王乙在執(zhí)勤中,先后查獲黑車19輛。他的心得是,要說服旅客幫忙提供證據,關鍵得將心比心。大多數旅客急著趕飛機,確實耽擱不起,在取證的同時要幫他們算好登機時間。有一次,王乙查到一輛黑車,旅客卻著急地說快停止值機了,不愿做筆錄。王乙一問航班號,發(fā)現旅客應該去虹橋機場2號航站樓坐飛機,卻被黑車錯帶到了虹橋機場1號航站樓。王乙讓旅客和做筆錄的同事一起上警車,一路往2號航站樓疾馳。幾分鐘后,車到達2號航站樓,旅客沒有誤機,交警也完成了筆錄。這名旅客連聲致謝,說幸虧遇到交警查黑車,否則自己就要錯過航班了。
最緊急:爭分奪秒疏導生命通道
2013年,王乙成功競聘成為機場分局最年輕的警長。他的職責范圍不再僅僅是“虹橋交警第一崗”,更要配合中隊長做好整個虹橋機場東區(qū)的交警指揮工作。從此,王乙就對管理和如何協(xié)調調動好每一位同事的積極性更加上心了。
對他管理能力的考驗則不期而至。
今年5月6日12時20分,王乙突然接到指揮中心通知,虹橋機場附近的機場新村民居失火,要他趕緊到現場查看路況,是否能保證消防、急救車順暢出入。
本要去吃午飯的王乙只花了兩分鐘就趕到現場,比第一輛消防車到得還早。在第一批4輛消防車趕到時,路況仍然正常,王乙就將情況向指揮中心作了匯報。按照慣例,他本可以離開了,可是看著仍然相當大的火勢,王乙感到事情沒那么簡單。他向消防戰(zhàn)士詢問火情,得知如果火勢不能得到控制,可能就要繼續(xù)增援至10余輛消防車,同時還要加上救護車、維持秩序的警車等。
機場新村附近道路狹窄,這么多車輛進出,若不事先疏導,極容易造成堵塞并影響救災。問清情況后,王乙立即和其他同事取得聯系。在他的安排下,另外3名交警趕赴不同的崗位。其中兩人負責機場新村旁道路的交通管制,引導除公交車外的其他社會車輛繞道通行;另一位同事則被安排到了機場內部一處可能將車流導入小區(qū)周邊的可調頭路口,負責暫時禁止車輛由此調頭駛入。剛剛安排好人手、清空道路,增援車輛就趕到了。
王乙?guī)ьI同事們在現場的生命通道堅守了兩個多小時,消防車、救護車所需的道路始終保持暢通。直到大火被撲滅,交通恢復正常,饑腸轆轆的王乙才和同事們離開。而這樣高水平的專業(yè)能力,也讓大多數警齡比王乙長10余年的同隊民警真心信服這個“小字輩”。
每逢“黃金周”、重要航空展會,本就旅客如織的虹橋機場更加車水馬龍,交警的責任也特別重。對王乙來說,節(jié)假日工作都不算什么,真正讓他遺憾的事情是因為工作忙,女兒出生時他都沒能陪在妻子身邊。
責編:admin2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福州機場口岸首次截獲奇雅子
- 下一篇:印度民航飛行員飲酒問題嚴重 3年多查出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