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航意險假保單涉案虛擬金額1520億
一起假保單投訴,牽出“驚天大案”:38萬人受騙涉案虛擬金額達1520億元,20元一份的航意險,背后隱藏著一條怎樣的利益鏈。
近日,隨著國內最大一起假保單詐騙案在青島獲破,繼2009年恒亞迪假保單案后,航空意外險(以下簡稱“航意險”)再度成為全國公眾關注的焦點。
根據青島警方披露,在青島獲破的假保單詐騙案,涉案的虛擬保額達到1520億余元,38萬余人被騙,而這一犯罪團伙通過銷售假航意險保單獲取114萬元的巨額利益。而令人驚詫的是,這一詐騙團伙竟然是一群初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
對于這一“驚天大案”,青島保監局原本三緘其口,但隨著警方的披露,青島保監局才稍稍放松對媒體繃緊的神經。
20元一份的航意險,究竟能擠出多少水分?險企和渠道能分得多少羹?其背后隱藏著一條怎樣的利益鏈?
東窗事發
5月24日,本刊記者致電青島保監局宣傳科,對方證實了此案確有其事。“其實是去年的事了,當時因為話題比較敏感,所以沒有對外披露。”一袁姓工作人員解釋,這一起國內最大假保單騙案的定義是警方界定的,主要是因為涉及金額巨大。
而對于案發時間和保監局如何監管等問題,青島保監局表示請示上級批復才能答復,截至記者發稿時間,對方仍未對本刊記者發送的采訪提綱進行回復。
根據媒體報道,該案始發于某客戶對太平人壽的一次咨詢投訴,受理投訴的保險公司發現這是冒用其名的航意險假保單后,第一時間向青島保監局舉報,該局人身險處突擊檢查機票售票點并收集相關證據后向公安機關報案,才揭開了這起“驚天大案”黑幕。
案犯張輝大學畢業后,于2009年11月成立中創信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并創建相應網站、設立400驗真熱線電話,將自行設計的“快樂行行天下·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單”,偽裝成航意險保單,通過分級代理的方式銷售,渠道遍布山東、山西、福建、江蘇等省。
其中,空白“信息單”在河北廊坊一印刷廠印制,以3元/張的價格通過快遞批發給各省的一級代理商,一級代理商提價后批發給該省的二級代理商,而二級代理商往往是機票銷售機構。二級代理商通過分派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指定網站下載打印所需保險條款內容,將假冒航意險的“信息單”以20元/張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從中謀取暴利。
據了解,截至2011年3月案發之時,張輝假冒華泰財險、太平人壽、百年人壽、中德安聯人壽等公司批發銷售“信息單”共計380348份,銷售金額 1141044元。
而同樣是大學畢業的案犯周忠民,充當張輝在山東省的一級代理商,自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在不具有保險銷售資格的情況下,從張輝處購買“信息單”100661份,并以3.5元/份的價格銷售給二級代理商,銷售金額352313.5元。
詬病重重
“國內最大假保單騙案”至此浮出水面,事件雖已結案,但其背后卻不得不讓人深思:幾名大學生為何能如此順利,將假保單玩得風生水起? 2010年,“8·24黑龍江伊春墜機事故”發生后,航意險空前火爆。據有關統計顯示,在空難發生后的兩天內,航空意外險的銷售量暴漲30%。
由此看來,航意險是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險種,其實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飽受詬病。
因為航空出險率低,航意險一直以來都被貼上了“暴利險種”的標簽。此前,保監會曾駁斥過“暴利”說法,并表示航意險賠付額雖僅為保費的1.7%,但需集聚資金應對可能的巨額索賠。“三四年內的數據并不能說明航意險的經營情況,未來的賠付分布和數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觀點。不少業內人士堅稱,以前保險公司印刷航意險保單跟印鈔票似的,幾乎無成本。該業內人士透露,由于航意險賠付率低,保險期限較短,短則坐飛機的幾個小時,長則一周左右,加上幾十元的保費并不是大數目,很少有人去追究真偽,這樣一來很容易被不法中介鉆空子,銷售假保單。
6月4日,友邦保險深圳分公司一保險營銷員對本刊記者說,由于需要支付大筆渠道費用,險企在航意險上很難賺到錢,一旦有一單飛機事故,保險公司的所有保費可能都會賠進去。
該營銷員說:“目前這個市場真的太亂了,很多大公司涉足市場的意愿也越來越低,隨著長期型意外險的逐步推廣,極短期航意險或將被取代。”
根據該營銷員出示的一張“飛機險”信息顯示,一份保額為20萬的意外險,售價是88元。而普通搭售的航意險保費為20元,為被保險人乘坐交通工具時發生人身意外提供1萬至50萬元的保險保障。
而近日,有媒體曝出“航意險不能指定受益人”的行業潛規則,指出航意險無法指定受益人以及無保單是保險行業的普遍現象。相關法律人士表示,這種做法屬于保險公司霸王條款,從法律上來說,涉嫌侵害消費者權益。
根據爆料,一名消費者表示,她在“去哪兒網”購買的航意險無法指定受益人,而且沒有紙質保單或電子保單寄給她。
對于受益人是否可以指定,本刊記者致電百年人壽客服,百年人壽的客服表示,航意險的受益人是法定的,按照法定順序進行賠付,航意險的受益人無法進行指定,也不能更改。“一次最多能買4份,收益人為法定,按父母、配偶、子女的順序作為法定第一繼承人。”
本刊記者隨后致電太平人壽、合眾人壽、華泰保險、平安保險等客服,得到相同的回復,“投保航意險的電子保單,受益人一般顯示法定,無法更改”。
近年來,隨著網銷渠道的持續升溫,不少不法分子瞄準了“商機”,侵吞航意險這一塊“蛋糕”。這一起“國內最大假保單詐騙案”浮出水面,也揭露了行業亂象的冰山一角。
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本刊記者登錄去哪兒、攜程、酷訊、同程等知名機票預訂網站發現,幾乎每家機票預訂網站都有代售航意險的項目。除非消費者動手修改,否則就根據默認選項購買航意險。而代售的航意險價格主要在20元~60元,以同程網為例,航意險最便宜的是保費20元,保額60萬的,最貴的是保費200元,保額300萬元。
在部分網站,航意險以捆綁形式銷售,網站顯示“買保險享優惠票價”,如需取消保險,無法享受套餐優惠。
監管真空
其實早在2009年,航意險曾因“攜程保單門事件”而被推上風口浪尖。
2008年11月14日,云南籍旅客梁玉祥、朱光菊夫婦通過攜程旅行網在三亞辰龍航空機票售票處購買了兩份航空意外傷害保險。但他卻發現有效期、英文翻譯等處有誤,經鑒定,兩張保單皆系偽造。
隨后,海南保監局會同工商、公安等部門,對三亞、海口的96家航意險網點展開調查,結果顯示,除三亞辰龍等具有保險兼業代理資質的航空售票點出售假保單外,還有禧嘉、麗海等兩家根本不具有兼業資格的網點也在出售假保單。保單均出自“恒亞迪”公司,隨后,在海南、山西、浙江等省多個城市,都發現了“恒亞迪”假保單的身影。
經過進一步調查,“假公司”恒亞迪保險是在網上銷售保險,服務器設在海外,通過電子銀行方式收款,郵寄保單。公司謊稱經保監會批準于2005年成立。然而事實上,保監會從未批準設立過這樣一家保險公司。之后,三亞辰龍航空售票中心已被吊銷保險兼業代理許可證。三亞禧嘉、麗海的售假案及“恒亞迪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線索也被移送公安等機關依法處理。
“一份售價20元的假保單,其成本價僅是兩毛錢的印刷費,中間經過若干層分銷代理,每一層代理利潤都超過400%。這樣,高額的利潤差促使一些正規的代理機構對異地違規銷售‘鋌而走險’。”一保險公司意外險部主任說道。
在當年,這家未具有保險從業資質的假冒公司,惹怒了保監會,保監會多次下文徹查假保單。
2009年2月24日,保監會下發通知,要求各保監局嚴厲打擊偽造和銷售保單的違法行為,要求各保險公司認真清理保險兼業代理業務,加強對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特別是航空售票網點及旅行社類機構的管理,禁止與未取得兼業代理資格的機構開展保險代理業務。而北京保監局規定,從2009年5月1日起,在北京短期意外傷害保險業務中,禁止使用通過非系統聯網方式打出的保單。
在此之前,2002年12月30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向各保險公司下發了《關于加強航空意外保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頒布了航空意外保險改革方案。
2003年1月1日航空意外保險改革后,中國保監會將不再制訂航空意外保險的條款和費率。航意險的條款和費率由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制定,保險公司對自己使用的條款和費率負責并須事先得到中國保監會的備案。
從2007年開始,根據保監會下發的《關于加強航空意外保險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保監會從保護消費者利益出發,改變過去以條款和費率管制為主的監管手段,將航空意外險產品開發權和定價權交給保險公司。
從此后,保監會鮮有發布有關航意險的消息。
有專業人士呼吁,假保單的出現與航意險定價過高、銷售資質管控過嚴不無關系,應放開費率,讓航意險回歸正常利潤。
“事實上,航空意外險根本就不是售價高低的問題,而是應該存在不應該存在的問題。”一名從事保險教育的學者對本刊記者透露,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沒有航空意外險,從這個角度來看,航意險算是“中國特色”的險種。
航意險在兼業代理的背景下,攪亂了一盤局。而如今,網銷渠道異軍突起,航意險的沉疴痼疾尚未治愈,新一輪的難題一波接一波地襲來,不知保監會的寶劍能否把握時機刺中要害。
航意險“前世今生”
1989年,根據《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壞賠償暫行規定》的有關要求,航意險開辦。當時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與民航總局、國務院法制辦一起研究制定了最早的航意險產品,分五種費率,即3元、5元、7元、9元、11元,分別保1萬元、2萬元、3萬元、4萬元、5萬元。1993年,調整為5元、10元,分別保3萬元、6萬元;1996年,調整為10元、20元,分別保10萬元、20萬元。
1998年,央行頒發了“保額20萬元、保費20元”的統頒條款,同時廢止各保險公司原有航意險條款。
2002年10月,修訂后的《保險法》規定,保險監管機構不再制定保險條款,統頒條款失去法律依據。2003年初,保監會廢止統頒條款,公布了行業指導性條款——“每份保費20元,保額40萬元”。
此后,行業指導性條款成為主流產品,替代產品也逐步發展起來。2007年12月1日起,保監會廢止行業指導性條款,將航空意外保險產品開發權和定價權交給保險公司。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