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乘飛機也可能“中毒” 謹防飛機進煙現象
多名有四肢麻痹癥狀的飛行員已因此失去工作
“德國之聲”網站10日發表文章稱,坐飛機也有吸入有害氣體“中毒”的風險,被污染的機艙空氣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傷害。關注機艙“進煙現象”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飛機機型都無法防止神經性毒素進入機艙的通風設備,但人們對有毒物質的反應卻大不相同。
機艙現異味? 可能是“毒煙”
文章指出,如果你在飛機上聞到類似臭襪子的味道,除了旁邊的人可能是氣味源頭之外,還可能有其他原因。乘務人員和飛機乘客將一種類似的氣味稱作“進煙現象”(Fume Event)。有害的油霧通過引擎的壓縮機進入通風系統,機艙內就會出現異味。其中包含的有毒成分可以進入人體的神經系統,引發無法挽回的健康問題。
據報道,2012年,德國漢莎子公司“德國之翼”的一架險些墜毀的飛機受到媒體廣泛關注。據報道,駕駛艙內的兩名飛行員吸入被污染氣體,表現出中毒癥狀。他們幾乎失去知覺,僅僅能夠費力地將飛機安全降落在科隆波恩飛機場。然而,這起事件并非特例。
德國航空事故調查局(BFU)的最新數據顯示,2006至2013年期間共記錄約663次“進煙現象”。研究指出,其中的十次對當事人造成“長期的健康影響”。數據的分析結果表明,該現象成為乘務人員和飛機乘客的隱患。
《世界報》周日版近日獲得的一份研究也表明,飛機機艙內可能存在有毒物質。該報稱,德國康多爾航空公司委任費森尤斯研究所檢測其飛機上是否存在神經毒素磷酸三甲苯酯(TCP)。該研究所在康多爾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車和波音飛機中采樣后進行分析。據《世界報》報道,研究結果表明,12架空中客車A320系列飛機中有11架、13架波音757系列飛機中有三架、9架新型波音767飛機中有6架受到污染。所有這些飛機都被證明有磷酸三甲苯酯。2009年以來,康多爾航空公司一直將這份研究報告保密。
因果關系難以證明 人群對有害物反應不同
文章指出,磷酸三甲苯酯和硫磷E605一樣,是殺蟲劑的一種成分,類似神經性毒劑沙林,屬于磷酸酯。飛機引擎的機油中混有磷酸三甲苯酯,以防風化。幾乎所有現代飛機都會抽取使用這種機油的引擎所產生的壓縮空氣,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極小的油滴,它們迅速蒸發,然后通過空調系統進入機艙。
據悉,人們對吸入這種有毒氣體的反應大不相同。一些人在經歷“進煙現象”后會出現頭疼、咽痛、惡心、失眠、抽筋,甚至注意力無法集中、難以思考等癥狀,而另一些人則安然無恙。因此,迄今為止很難將健康后果歸咎于機艙空氣中的磷酸三甲苯酯。
環境藥物和全科醫生巴特曼已治療了多名因為吸入有毒氣體而留下后遺癥的飛行員和乘務員。他向德國之聲解釋:“他們都有一種基因變異模式,很難或者根本無法分解磷酸酯,甚至能使其在身體里具備更多毒性。”
嚴重將導致癱瘓 安裝設備可防事故
德國飛行員工會的漢德維格向德國之聲介紹,嚴重的情況下,磷酸酯中毒可能會導致四肢麻痹,部分甚至癱瘓。多名有這些癥狀的飛行員已經因此而失去工作,喪失勞動能力。大多數航空公司的合同規定,一個失去其飛行執照的飛行員將自動被公司開除。
文章稱,多年來,德國飛行員工會一直試圖說服航空公司在機艙內裝備傳感器,測試磷酸酯的濃度,以作出相應的反應。漢德維格抱怨道:“雖然我們九年來一直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迄今為止他們連過濾設備都沒有裝。”他說,可以在飛機上安裝一種不會讓油霧和液壓液體進入機艙的通風設備,中毒的問題就可避免了。
據悉,在所有現用飛機類型中,只有波音787做到了這一點。在所謂的波音787“夢幻線”內,空氣不是從引擎抽取的,而是通過電力產生。在未來的飛機上配備更好的通風系統會增加他們的成本,因此“一個由政界人士、航空公司、政府部門和制造商組成的集團”應阻止該行業出現這樣的變化。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