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飛行安全專家:連續空難敲響民航業警鐘
7月24日,阿爾及利亞航空公司宣布,該公司一架從布基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飛往阿爾及爾的航班在起飛50分鐘后失聯,隨后該客機被證實在途徑非洲國家馬里上空時墜毀于撒哈拉沙漠中,機上所有人遇難。
就在阿爾及利亞空難事件發生的前一天,臺灣復興航空一航班在澎湖縣湖西鄉西溪村發生緊急迫降意外,航班上48人罹難,10人受傷。而再早幾天的17日,馬航MH17客機在烏克蘭墜毀,機上295人全部遇難。
短短八天之內發生了三起空中慘劇,這在世界航空史上實屬罕見。這個黑色七月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震驚與悲傷,更對飛機這一交通出行方式產生了質疑。
針對近期頻發的空難事件,記者專訪了英國飛行安全專家蓋·格拉頓博士。蓋·格拉頓是倫敦布魯內爾大學飛行安全實驗室的負責人,曾為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提供飛行安全指導。
黑匣子無法解答所有疑問
烏克蘭空難原因調查國家委員會7月23日通報稱,記錄馬航失事客機MH17的“黑匣子”已于當天在國際民航組織專家的監督下送往英國范堡羅國際機場,交由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處理。格拉頓博士向記者介紹說,因為英國對空難事故調查更專業,因此很多失事飛機的黑匣子都會交由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分析。
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是世界上第一個航空事故調查機構,隸屬于英國交通部,此前曾調查過包括洛克比空難在內的多起航空事故。發生于1988年12月21日的洛克比空難,被視為“9·11”事件前最嚴重的恐怖活動之一。
“這兩個黑匣子將會告訴我們飛機的飛行路線、系統工作情況,以及是否有系統故障等。駕駛艙的語音記錄也將會向我們揭露機組人員之間的對話和其他一切出現在駕駛艙的聲音。這些將幫助我們了解飛機失事前發生了什么。”格拉頓解釋道。
荷蘭航空安全局7月23日發表聲明稱,黑匣子中駕駛艙語音記錄已被成功導出,雖然記錄儀受損,但關鍵的存儲模塊仍然完整,沒有人為破壞的跡象。航空局及社會外界對黑匣子能夠揭露的信息寄以厚望,希望能夠通過黑匣子得知MH17墜毀的原因。
然而格拉頓表示,也許黑匣子也無法告訴我們答案。“現在外界有一些猜測認為飛機是被擊落的,我們對此還不確定。也許人們寄予厚望的黑匣子也無法解答。首先,航空公司并沒有安裝針對科技導彈的設備;其次,如果事情發生得很突然,可能黑匣子無法及時記錄,機組人員也來不及反應,沒有駕駛艙語音記錄。一切都將取決于事情發生的速度。”
MH17事件將改變航線設定方式
馬航MH17墜毀地帶由烏克蘭東部武裝控制,美國情報稱該飛機是遭導彈擊落,引發航空業對飛經交戰區域線路安全問題的關注。而由于阿爾及利亞航空班機的墜毀地同樣是戰火密布,因此也曾有人懷疑該航班是被炮彈擊落。
目前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安裝有安全信息管理系統,通過這個系統他們可以獲得多方面信息從而做出關于對特定航空領域是否飛行的決定。此外,英國當局曾經明確建議英國的飛機不要飛經烏克蘭臨近地帶。他們擔憂烏克蘭東部的反叛分子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空域。
面對交戰地區,民航業一般有兩種選擇:一是繞行,二是提高飛行海拔高度。有些航空公司曾經認為在交戰領域的較高海拔飛行會比較安全。然而,MH17用慘劇告訴我們,飛經烏克蘭上空并不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格拉頓表示,MH17在烏克蘭墜毀事件可能會改變世界各地航空公司在未來設定航線的方式。他們會對靠近交戰區的航線更加小心,而不是僅僅假設飛得足夠高就安全了。
目前已經宣布繞開烏克蘭空域的航空公司包括英國維珍航空、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德國漢莎航空公司、法航、意大利航空以及土耳其航空公司等。英國航空緊急表示,除了英國倫敦往返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定期航線外,該航空公司將暫停使用烏克蘭空域。韓國兩大航空公司大韓航空和韓亞航空稱,考慮到安全問題,他們在今年3月3日就已經做出避免經過烏克蘭上空的決定。
民航部門需消除公眾疑慮
7月17日,馬航MH17墜毀事件后第二天,新一班馬航MH17僅30多人辦理登機手續。連續發生的三起空難事件使得人心惶惶,民眾開始質疑飛機出行的安全性。
格拉頓表示,這三起空中慘案的遇難人數是以往一整年的空難死亡總數。從今年3月消失的MH370起到這三起悲劇,對民航業不啻為雪上加霜。
格拉頓說,雖然他個人認為連續的空難只是碰巧,但這一系列慘劇敲響了航空業的警鐘,民航部門接下來應致力于消除公眾對飛機出行的顧慮。
“公眾不應該對航空失去信心。因為飛機仍然是目前最安全的出行方式。每年全世界因飛機出事而遇難的人數大約有500人,而英國每年就有2000人因車禍而喪命,更何況一些比較大的國家,比如中國和美國。所以其實航空是非常安全的。但是飛機安全留給乘客的印象很重要。人們看了太多的關于飛機空難新聞,所以他們希望安全出行得到保障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格拉頓認為,人們對飛機出行感到恐懼,是因為航空公司沒有讓乘客直接透明地看到航空業為了提高安全性做了哪些努力。為此,航空公司應將安全數據等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如通過設立安全展示廳等方式讓公眾更加直接地接觸飛機安全性能的知識,幫助航空公司重塑公眾心中飛機安全性的形象。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面對運送武器和毒品的無人機:禁或不禁?
- 下一篇:澳門國際機場外圍小范圍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