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安全專家:中國民航飛機很新安全性高
孫瑞山
2014年雖然空難頻頻,其實死亡人數并未超越1996年的歷史高峰。全世界哪個地方坐飛機最安全?統計數據顯示大洋洲的空難最少,中國近十年來安全系數也在全球平均水平之上。坐飛機選哪個位置最安全?其實空難來臨時沒有特別安全的位子。1月17日,在廣東科學中心和南方都市報聯合主辦的小谷圍科學講壇上,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民航安全科研所所長孫瑞山與聽眾分享關于民航安全的那些事。
數據:2014年1048人死于空難
國際統計數據顯示,1959年至2013年期間,全球商用噴氣機事故率其實不斷在下降。
孫瑞山介紹說,2013年,全球商用噴氣機取得了近十年來最低的死亡人數。“一年100多人死于空難,少于我國道路交通一天的死亡人數。”
根據官方數據,2000年以來,我國道路交通每年死亡人數高達10萬,而全球民用航空商用噴氣機定期航班的死亡人數每年在400人左右浮動。2014年,航空事故頻發,1048人死于空難,事故率達到2012年的2倍,2013年的6倍,但仍未超過1996年的歷史最高值。那一年全球死于空難的超過1200人。
PK:飛機安全性好過很多交通工具
孫瑞山認為,1980年以來,飛機已經成為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之一。2004年至2013年,全球噴氣運輸機解體事故百萬次飛行死亡事故率為0 .33。“也就是說,如果每天飛行1次,8300年會遇到1次死亡事故。”
2000年,英國權威部門對9種交通方式的安全性進行比較。結果顯示,以十億人-公里死亡率計算,飛機的安全性高居榜首,死亡率為0 .05,遠低于排名第二的公共汽車(0 .4)。以十億人次死亡率和十億人小時死亡率來算,公共汽車的安全性最高,飛機則分別排第七和第三。
順便提一句,無論是何種比較方式,摩托車均是最后一名。
國情:中國民航飛機很新安全性高
孫瑞山稱,中國民航近年來運輸周轉量不斷上升,但事故率一直在降低。按地區百萬次離港事故率排名,事故率最高的地方為非洲。大洋洲事故率最低,有時甚至可達到零事故率。“這個地區直到今天都還是世界最好的航空地區。”
“事實上在2010年黑龍江宜春發生的事故以后,2010年到2014年底我國還沒有發生過死亡的民用運輸航空事故。我們的民航水平甚至還好過某些發達的國家。”孫瑞山說。據悉,目前我國使用的民航飛機機齡大多為8-9年,是非常新的,大多處于青壯年。
現場問答
飛行員在空中會睡覺嗎?
聽眾:我在一本教科書上看到,飛行器每兩個小時之內一定會出現一次故障?
孫瑞山:這個不成立,應該說在兩個小時飛行員可能會有一次差錯,就像我們說的差錯很多,但差錯不一定有什么后果。一百萬次的差錯可能才會導致事故。
聽眾:我們在選擇航空公司時有沒有一些講究?
孫瑞山:我們現在的民航飛機比較新,而且都必須遵循規則來運行,所以說沒有太大的講究。每個人可能有自己的偏好。當然你可以看一些統計記錄,在國外不同地區有不同情況,但在國內來說,因為標準統一,(各航空公司)應該差距不大。
聽眾:飛行過程中,飛行員是不是有睡覺的情況?
孫瑞山:飛行的休息時間是有規定的,如果是國際航班,是有兩套機組人員,一套工作,另外一套是在睡覺。你說是不是有睡覺的情況,也有可能。我想我要坐幾個小時,非常枯燥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會困,這個只能按照我們正常人的情況來推斷。總的來說,在管理上是考慮到這點了,對飛行前和飛行中都有嚴格的休息方面的規定,在技術上也有一些防止睡覺的措施,比如消除和減少時差影響的技術等。
聽眾:每次空難事件后,總有些網絡信息在統計,說飛機上哪一區間的座位生存幾率高,這有道理嗎?
孫瑞山:這些說法通常是根據某次空難的一些幸存者信息總結的。針對所有事故的統計,目前沒有權威的統計說明哪個座位區間比較安全。尤其是大型空難發生后,座位區間的差別根本不重要。關鍵還是要預防空難,減少空難的發生。
預防措施
普通乘客能做什么
如何預防空難?孫瑞山表示,政府、飛行器制造商和運營商是支撐飛行安全的三大重要支柱。而普通乘客營造好的運行環境,掌握一些航空知識,可以在維護安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A配合空乘做好預防措施
孫瑞山介紹,空難高發時期是飛機起飛和降落階段。數據顯示,59%的事故和33%的死亡均在降落時發生。飛機乘務員常常要求乘客在降落時調直椅背,收起小桌板。這是因為飛機急剎時速度很高,執行該措施可防止乘客受到較大傷害。“高速撞擊情況下,小桌板可以把身體前部割斷。”
“我們國家在事故預防素養方面教育有待提高。如果人們形成良好的習慣,遇到意外時生存的可能性就會高”,孫瑞山說。2013年7月,韓亞航空的一架飛機在美國舊金山機場降落過程中發生事故,只有中國留學生死亡,事故分析指出可能原因就是沒有系安全帶。
B別把飛行員惹急了
美國N T SB統計顯示,飛機事故的直接原因中飛行員差錯排名第一,占50%。造成飛行員差錯有很多的因素,例如團隊因素、家庭因素、組織文化因素、規章因素、飛機駕駛艙設計因素,甚至旅客的因素。
孫瑞山稱,人在非正常情緒中出差錯的比例是正常時候的十倍以上。1977年,西班牙特內里費島曾經出現過飛行員迫于延誤壓力,著急起飛,而導致兩架波音747飛機相撞,583人遇難的事故。他稱,營造好的運營環境,有助于減少人的差錯,而這需要所有人的參與。
C平時學點航空安全知識
孫瑞山認為,中國的民航宣傳也不夠。曾經出現飛機起飛時,旅客將筆記本電腦放在背后,乘務員沒有進行提醒的狀況。當飛機起飛遇到意外急剎時,這很可能導致旅客脊椎受損或者更嚴重的傷害。
2002年大連5·7空難,超過百人喪生。事故分析后發現,旅客在這個過程當中由于躲避火,人都往前擁,結果導致重心驟然失衡,加重了墜機傾向。“其實飛機空中失火單個人是逃不掉的,這個時候人們應該勇敢面對縱火者,主動抗擊、滅火和保持秩序。”孫瑞山表示。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