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高高原特殊機場運行研討會在渝召開
為進一步總結高高原特殊機場的運行管理和保障經驗,使其運行管理向更加精細化、系統化、法制化邁進,3月11日~12日,民航高高原特殊機場運行研討會在重慶召開,民航局副局長李健出席會議并提出工作要求。
李健指出,我國是世界上高高原機場數量最多的國家,且高高原機場數量和運輸量近年來呈快速增長態勢。多年來,高高原特殊機場在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增進百姓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維護民族團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時,高高原特殊機場運行復雜,運行風險較高,已逐漸成為民航安全運行比較突出的風險點。全行業要站在保證全行業持續安全的角度和促進民航安全發展新常態的高度,充分認識高高原特殊機場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建立一套精細化、系統化、法制化的管理手段,提高運行質量,提升管理效能。
李健強調,高高原運行與一般運行相比,存在著“人、飛機、環境”三方面的運行風險和諸多的特殊性,增加了保證飛行安全的難度。目前,要本著“急用先行”的原則,切實解決當前運行安全保障問題。今后,要在立法層面建立起從飛機和機場到運行的一整套高高原運行標準,形成中國民航系統化的高高原特殊機場運行管理體系,并將高高原運行安全和發展作為建設民航強國的重要指標之一。
為進一步做好高高原特殊機場運行管理和標準制定研究工作,李健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完善頂層設計、堅持整體規劃,統籌推進。研究制定《高高原運行發展規劃》作為全行業共同的行動指南。集中力量、抓緊推進相關領域實驗和研究工作,力求實效。二是在建設和運行標準上適度從嚴、總量控制。要進一步明確和細化高高原機場建設標準,進一步修訂航空公司準入條件、飛機適航性和維修標準、人員資格和訓練標準以及身體條件的要求。三是完善高高原運行管理體系,推進規章標準國際化。要加強技術攻關,充分開展課題研究和實驗,以高高原運行為突破口,把我國成熟的標準推廣到全球。
與會代表交流了西南地區高高原特殊機場運行保障、運行管理、飛行技術、安全監管等方面經驗,并就有關話題展開討論。
目前全世界共有高高原機場42個,其中我國有15個,約占世界高高原機場數量的36%。2014年,全國高高原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580萬人次,航班數量達到5.9萬架次,分別比2013年增長了18.7%和19.1%,明顯高于我國民航全行業平均增長水平,已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為確保高高原特殊機場安全運行,民航局在國際上首次明確定義了高原機場和高高原機場的概念,出臺了《航空承運人高原機場運行管理規定》等多個高高原機場標準和規范,不斷加大高高原機場航行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力度,并在航空公司準入條件、飛行員資格、具體運行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具體要求,確保了我國高高原機場的安全運行。
高原機場定義:
高原機場包括一般高原機場和高高原機場兩類。
一般高原機場:海拔高度在1500米(4922英尺)及以上,但低于2438米(8000英尺)的機場。
高高原機場:海拔高度在2438米(8000英尺)及以上的機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