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燒油菜稈致煙鎖機場 昆明飛臨滄航班急返航
4月25日上午10時許,由昆明飛往臨滄的MU5957航班在飛至臨滄機場時,由于能見度達不到降落要求,該航班緊急返航。據臨滄機場工作人員稱,機場上空能見度低的原因是機場附近有人焚燒油菜稈所致。
現場目擊
博尚鎮旁214國道能見度僅幾十米
就網友爆料的“煙鎖機場導致航班被迫返航”一事,記者隨后電話聯系到臨滄機場辦公室,工作人員證實確有此事,并表示這樣煙霧籠罩的情況已持續近一周,是位于機場附近的臨翔區博尚鎮中心片區農民在焚燒油菜稈導致的,“我們沒有執法權,光做思想工作感覺沒用。”
就記者了解,這段時間博尚鎮周邊焚燒油菜稈的情況確實很普遍,而此地與臨滄機場的直線距離不足5公里。4月22日~4月25日,記者3次驅車從臨翔區往返雙江縣,經過博尚鎮旁的214國道時,均能看到有不少農民在公路兩側的田地里焚燒油菜稈,四周彌漫著刺鼻的煙味,濃濃的煙霧遮天蔽日。特別是4月25日下午,這里的能見度僅有幾十米,駕駛員經過時只能打開應急燈低速通過。
這樣嚴重的煙塵污染已持續了一段時間,為何臨滄市環保局方面沒有及時監測到,并出臺相應措施呢?4月27日,臨滄市環保局政策法規科負責人告訴記者:“市環保局具有監測環境污染的器材和條件,因為此前未正式接到舉報,所以沒監測到焚燒油菜稈的污染數據。我們后來接到市委主要領導的批示后,才知道此事已影響到航班起降。”
記者調查
運走油菜稈
每畝成本要200元
針對燒秸稈、油菜稈問題,1999年,國家環保總局、民航局、農業部、財政部、鐵道部、交通部曾聯合制定并發布施行了《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其中第四條明確規定,以機場為中心15公里為半徑的區域,沿高速公路、鐵路兩側各2公里和國道、省道公路干線兩側各1公里的地帶為秸稈禁燒區。那么為何機場周邊焚燒油菜桿的行為依然年年都有?
為此,博尚鎮給出了兩種說法:
●播種節令催促。臨翔區種植油菜7.3萬畝,僅博尚片區就種植油菜達3.25萬畝。4月前后是油菜的收割時節,同時也是烤煙種植的最佳時機,“馬上要下雨了,如果不趕快收割,油菜就爛在地里了。而且博尚鎮作為山地現代煙草農業核心示范區,如果不及時把烤煙種上,會影響今年的收成。”
●運走成本太高。這些油菜稈如果要運走,每畝的運輸成本大約在200元左右。就地焚燒在當地群眾看來是最省時省力的辦法,“按照我們的想法,焚燒后還是種植烤煙的肥料呢!”正在地里收割自家油菜的袁先生表示。
相關應對
引進企業
回收秸稈作肥料
從4月26日開始,臨翔區采取從各單位抽調工作人員的“人海戰術”幫助群眾收割油菜及支稈……記者4月27日途經博尚鎮旁的214國道時,前兩天煙霧籠罩的情況已消除,公路兩側有不少人正在收割油菜。地里的秸稈被大家合力搬運上拖拉機,拉運到幾公里外的木材廠碎化處理……記者從臨翔區政府新聞辦獲悉,截至昨日,油菜稈收割及處理已接近尾聲,焚燒油菜稈的情況已幾乎見不到了。
為有效防止發生因秸稈焚燒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臨翔區下一步將按照“調結構、轉方式、全利用、嚴監管”的方針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建立長效機制,逐步實現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全面杜絕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
一是引進企業對油菜、烤煙秸稈進行回收利用。目前,已有博尚青山木業回收油菜秸稈制成綠色環保無煙無味的機制碳,泛華林業公司回收秸稈制造生物紙漿;引進的廣東華建集團,現在已完成在勐托的選址工作,待建廠后將回收秸稈制作肥料。
二是調整種植結構。去年,燈盞花已在勐托片區試種成功,畝產值達5000元,今年開始,將繼續擴大燈盞花種植規模,在博尚大規模種植燈盞花,實現從源頭上的治理。
三是引進油菜聯合收割機,實現油菜秸稈就地粉碎還田,粉碎后的秸稈可二次利用進行農田漚肥。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