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飛”現狀讓人憂 安全隱患無法規避
無人機。
“北京市的無人機愛好者多數是由以前的航模愛好者轉過來的,其中活躍分子可能在3萬人左右,這些人在多數時候是在‘黑飛’。”北京亞拓航空的負責人王作朋表示。
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AOPA)技術支持部主任王夏崢告訴記者,目前,各國對于無人機的管理都不完善,國內對于無人機運營方面也沒有相關的法規。她解釋,根據現有的適航、空管、駕駛員的管理規章,無人機運營至少需要駕駛員合格證或執照、申請適航,保證空域和飛行計劃的合法性。但是大量無人機駕駛員并未獲得合格證,空域和飛行計劃都是“黑”的。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規定,無人機不得投入商用,商用無人機必須通過申請,但也同樣面臨監管的難題。王夏崢說,“黑飛”是目前無人機市場的常態。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市場至少有三四百家從事無人機生產、銷售、代理的企業,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數量近20000架,但無人機企業水平也參差不齊,缺乏統一的行業生產標準,這也給飛行安全帶來了隱患。
作為資深的無人機玩家,王作朋和好友胡濱幾乎每周都去永定河河灘上放飛無人機,在這過程中他們也多次遇到危險,一次兩人發現天上的無人機尾翼有輕微晃動,經驗豐富的他們馬上操作無人機返航了,回來的路上發現機翼上一顆螺絲松了,“真是后怕,假如再飛一分鐘,這顆螺絲就有可能滑落下來,當時無人機的發動機達到每分鐘1.2萬轉,螺旋槳轉速每分鐘2200轉,你說飛機速度有多快吧,如果這顆螺絲掉下來就像子彈飛過來一樣,碰到人必死無疑。”經歷了幾次有驚無險的事故后,王作朋說自己“膽子變小了”。
王夏崢介紹,由于操控無人機不當,致使多架次民航飛機避讓、延誤的情況都曾發生過,甚至還出現無人機撞擊建筑物,傷及無辜百姓的事件。
為了解決無人機違法“黑飛”問題,中國民航局等部門也在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其中,對民用無人機駕駛員資質的管理成為重要舉措之一。
2013年底,中國民航局頒布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該規定主要解決無人機的駕駛員資質管理,類似交管部門要求機動車司機具有駕駛證一樣,民用無人機正在迎來“有證駕駛”新階段。
按照《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申請人必須接受并記錄培訓機構工作人員提供的地面訓練,完成與所申請無人機系統等級相應的地面訓練課程并通過理論考試,必須在培訓機構進行實際操縱飛行或模擬飛行訓練,并通過口試和飛行考核。這一舉措,也被業內認為是對無人機駕駛員進行正規化管理的開始。
考駕駛證很不容易
目前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AOPA)在對無人機行業進行管理,經過兩期教員培訓班,全國約有150人通過了理論測試和飛行測試,最終獲得了無人機駕駛教員證。授課教師之一的孫毅認為,這兩期培訓班的學員幾乎會集了當時中國最好的無人機操作手。
王作朋就是150人之一,這位由航模玩家轉型而成的無人機企業總經理的“老無人機駕駛員”認為自己很幸運,同時他所在的北京亞拓也獲得了AOPA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訓練機構認證,并于5月20日開辦了首期培訓班。
孫毅表示,獲得中國AOPA授權的機構目前全國只有31家,培養出的無人機駕駛員總數400多人。要想獲得機構授權,企業要擁有中國AOPA認證的教員、有合法的飛行和訓練場地以及合理的起降點、有授課教室,還得參加中國AOPA舉辦的機構培訓班并獲得資質。
一位參加培訓的人員感覺課程并不容易,“航空和氣象知識學起來還是挺難的,有大量的基礎知識,課后得花很多時間來學習教材,消化課堂內容,一定要拿到70分。”無人機訓練合格證分駕駛員、機長兩個級別。按照規定,駕駛員的理論合格分數是70分,機長是80分。
在飛行訓練方面,駕駛員飛行訓練培訓不少于44小時,其中包括飛行前檢查4小時,正常飛行程序操作,不少于20小時,應急飛行程序操作,包括發動機故障、鏈條丟失、應急回收、迫降等,不少于20小時。機長培訓不少于56小時,訓練內容增加了地面站操作、空域申請等內容。
每位無人機駕駛員和學員,都和載人飛機飛行員一樣有一本飛行記錄本。每次飛行都會有記錄,這也是他們學習和晉級的依據。
如此看來,無人機駕駛員的門檻雖然不像民航飛行員那么高,但也有相當的專業性,對應著一定程度的理論和技能要求。“無人機駕駛員也是民航駕駛員的一部分,只不過執照級別屬于低端而已。”孫毅說。
除了第一步對“無人機駕駛證”進行規范外,假如無人機真能走進我們的生活,還會產生復雜的“低空交通管理”問題。孫毅透露,民航方面正在聯合其他部委研究民用無人機低空交通管理相關辦法。
駕駛人員缺口很大
就像成立駕校培養合格汽車駕駛員一樣,中國AOPA也希望能盡快培養出合格的無人機駕駛員、機長,據估計,包括研發、生產、運營在內,我國目前有300至400家民用無人機企業,從業人員超過萬人,生產的無人機數量占全世界的70%至80%。相比之下,國內只有150位無人機駕駛證教員、31家授權培訓機構和已經培養出來的400多位“有證”的無人機駕駛員,想要媲美“駕校”的大規模、規范化的培訓,道路還很漫長。
“目前中國奇缺無人機駕駛員,有經驗技術好的非常難找。”王作朋表示,以多懸翼無人機為例,需要有100小時的飛行經驗才能比較熟練地操作,很不容易。
學成之后的就業問題呢,“那就成了香餑餑,別人得搶。”王作朋說,如果學會駕駛無人機,再加上會攝影,能進行航拍操作的話,一天收入至少在3000元以上,如果加上載荷拍攝器材和無人機的租金費用,那一天得5000元至8000元。
至于無人機駕駛員、機長培訓班的學費,王作朋透露,按基礎不同在12800元到15000元之間,每月20日都開新的培訓班,每期15天,再花一些費用還可學習空中攝影技巧。
在無人機培訓中,學習駕駛技術是一方面,在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秘書長柯玉寶看來,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申請報備和審批,按照規定國內無人機起飛需要有嚴格的程序,飛行計劃需要向地區管理局、空管局、空軍申請報備,獲得審批后才能起飛。同時國內目前針對無人機的飛行區域、標準,并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但由于無人機飛行亦存在影響航線的風險,因此也需要管制,“只要離地三尺,都應該向相應的部門進行報備。”
玩無人機的應該有這樣的意識,以天安門為圓心,方圓200公里內都不允許飛,二三環內、機場、軍區附近都是無人機“禁區”,如遇到APEC這樣的重大會議,監控會更加嚴格,無人機愛好者也應自覺停止活動。
據報道,備受關注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有望于今年實施,屆時全國范圍內低空空域可能會全面開放,將迎來無人機發展的春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