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失事”墜落樓頂 發燒友稱這不算罕見
有人用它航拍,有人用它播撒農藥,有人用它送快遞,還有人用它求愛。無人機真是越來越普及了。
前段日子,在溫州清洗高樓幕墻的王師傅,在一幢高樓頂部,撿到了一部墜毀的無人機。
無人機發燒友說,這一點都不罕見,很多原因都可以導致無人機出事。
記者又了解到,無人機駕駛需要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相應證件,可是很多發燒友卻是自學操控。
隨著無人機越來越多,其可能帶來的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比如威脅民航安全,比如墜落傷人,比如航拍涉及隱私等等。
那么,誰來監管?如何監管?有無相應法規。對此,錢江晚報記者展開調查。
樓頂撿到“失事”無人機
發燒友稱無人機事故不罕見
37歲的王云峰師傅是河南人,在溫州10多年,主要工作是清洗高樓幕墻。前段時間,溫州市區的一幢高樓頂上,他撿到了一部無人機。
“一開始還以為是小孩玩的飛機模型。”王師傅說,機器上沒有任何聯系信息,都不知道上哪兒找失主。
近日,他看到正在調試無人機的潘先生,就把撿到的這部機器交給他,請他幫忙找主人。
潘先生檢查發現,這架無人機最后一次飛行時間是2014年1月。
作為資深玩家,潘先生介紹,這架無人機不到三公斤重,有四個螺旋槳,價格七八千元左右,屬于輕便級無人機。
潘先生說,無人機“失事”并不罕見,“電量不夠、信號不強、信號受到干擾、超出飛行限度強飛,都有可能導致‘炸機’”。
無人機越來越普及
但許多人都是自學操作
昨天,潘先生告訴記者,他組建了一個“溫州航拍攝影愛好群”的QQ群。成員從最初的幾個人,到目前已有48人。
潘先生說,有的成員,光在一臺機子上就投入了數十萬元。不過,無人機怎么操作,大家基本是自學成才。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溫州不少行政部門已用到了無人機,他們大多數是從網上買的。他們同樣沒經過正規培訓。
“國內大部分城市,駕駛無人機只要沒出現事故,相關部門都是‘睜一眼閉一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無人機玩家說。
相關規定已經有了
但監管部門稱,人手不夠,只能管好特殊空域
2013年出臺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規定:重量小于等于7公斤的微型無人機,飛行范圍在目視視距內半徑500米、相對高度低于120米范圍內,無須證照管理。重量等指標高于上述標準的無人機及飛入復雜空域內的,駕駛員需納入行業協會甚至民航局的監管。
在此之前,民航主管部門還頒布了《民用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辦法》等。
此外,上海、廣州已著手制定相關規范。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聯系了中國民用航空溫州空中交通管理站,試圖了解無人機的監管信息,但被以“人不在辦公室”的理由婉拒。
隨后,錢江晚報記者從中國民用航空浙江空中交通管理局了解到,目前,他們對于無人機基本沒有相應的監管,“我們負責空中監管的只有幾個人,要監管全省無人機飛行狀況,幾乎不可能”。
不過,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對于民航監控的區域,比如飛機跑道上空等,實行二次雷達監管,這些區域一旦出現無人機飛行,將被及時監控、制止。
此外,目前浙江并未發現無人機監管違規事件。
駕駛無人機也需要駕照
培訓2周費用2萬多
其實,駕駛無人機也要駕駛證。而且,只有通過AOPA(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認證考試,才能拿證。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有這一資質的人不足700位。而全國對無人機駕駛員、機長的需求量大約在10萬左右。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致電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AOPA總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范圍內已有38家其下屬單位,都可以從事相應培訓。
“通過了培訓,才能駕駛7公斤以上、半徑超過500米、高度超過120米的無人機。”這位負責人說。
錢江晚報記者追問:“什么部門對此進行監管?”
上述負責人表示,民航局、公安局都有權查處。
記者隨后詢問警方人士,他們表示對此“權限”并不了解。
AOPA下屬的無人機培訓單位,浙江省內只有一家——浙江大學數字農業與農村信息化研究中心。但記者聯系該單位咨詢電話,無人接聽。
隨后,記者從上海市唯一的無人機駕駛培訓機構——“上海翰翔飛艇工貿有限公司”了解到,無人機駕駛培訓,需要2個星期左右,費用為2—3萬元。合格的學員,頒發AOPA認證的證書。即便如此,如果無人機要超過相應標準飛行,這些持證者,在飛行前還要將飛行計劃上報空管部門,申請空域。
無人機威脅民航安全案例激增
美國政府向運營商發出警告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表示,截至今年8月9日,該機構收到了650多次飛行員在駕駛飛機過程中發現無人機的報告,而去年全年僅為238次。僅今年6月和7月兩個月,這類事件就發生了275次,而去年同期僅為52次。
FAA正在因此展開調查或已經處罰的案件超過20起。美國司法部也在部分調查中提供了幫助。根據美國聯邦法律規定,威脅民航客機的行為最多將被處以2.5萬美元罰金,還會被判入獄。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