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航班乘客急病嘔吐 華西醫院外科醫生出手救治
10月1日,在上海飛往荷蘭阿姆斯特丹的KL896航班上,展開了一場醫療大營救……華西醫院宣傳部部長廖志林說:“華西醫院的醫生在空中救人不是一兩次,不過在國際航空上救人還是第一次。”
事發突然 國際航班上一中國乘客反復嘔吐
10月1日,起飛大約不到2個小時的KL896航班上,傳來空乘人員用中英文發出的急切呼救:“請問機上有醫生嗎?請問有醫生嗎?”此刻,乘客中,一名年輕女孩蜷縮著身子,滿頭大汗……“我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醫生,是外科醫生。”一名年輕男士起身用英文和中文向空乘人員自我介紹。
年輕男士叫袁丁,是華西醫院醫生,本是到法國斯特拉保學習,途經荷蘭轉機。袁丁說,飛機上絕大部分都是外國人,廣播里傳出了中、英文的求助聲,“當時機組人員很著急。”現場,有其他醫生走了過去。緊接著,袁丁也走過去準備幫忙。“女孩一直按住腹部,臉色慘白,額頭冒汗,反復嘔吐。”突發疾病的女孩是中國人,今年26歲,她是與女伴一起前往歐洲旅游,準備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轉機。
“當時機上所有的醫生都趕了過去,我說我是普外科醫生,可以醫治腹痛。”機組人員立即將女孩移到了機艙尾部,袁丁找到了她的“足三里”穴位,每個穴位按壓10~15分鐘,間隔幾分鐘再按,按四五次。幾次之后,女孩病情似乎有所緩解。但她痛苦的的表情讓袁丁開始有點擔心,“能確定的是胃腸方面的疾病,但如果是急性闌尾炎,那就麻煩了。畢竟在飛機上不能像醫院那樣方便,設備沒有那么全。”袁丁說,機上雖有簡單的急救包,但應對這種情況,急救包顯然不夠。
病情判斷 是否備降送醫?華西醫生給出答案
大約了半個小時后,機組人員問袁丁:“病人病情是否平穩,是否需要備降北京,將病人送去醫院。”袁丁說:“當時很糾結,需不需要備降,就看女孩是不是闌尾炎。”從上海到荷蘭要飛大約10小時,女孩發生緊急狀況時,距離荷蘭還有大約7個多小時行程。如果是闌尾炎不處理,病灶化膿將危急性命。
袁丁再次對女孩做仔細檢查,覺得她有闌尾炎的可能,不過,好在體溫檢測正常,在多次對“足三里”穴位按壓后,她的腹痛在慢慢緩解。袁丁與機上浙大一位醫生簡短會診后,告訴機組人員:“應該是急性盲腸炎,不是急性闌尾炎,不需要備降,能夠處理。”隨后,袁丁繼續為劉丹按壓“足三里”穴位,并將這種手法交給劉丹的女伴。
在袁丁傾力救治1小時左右后,女孩病情開始緩解,袁丁回到了座位上,接下來的旅途中,袁丁又過去看了她兩三次,叮囑其女伴,用他教的穴位法為其按壓。“后來女孩回到了座位上,到達荷蘭時還一個人走下了飛機。”袁丁告訴記者。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