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降落后多久開艙門?飛機上不能不說的“等待”
近日,一則《飛機降落50分鐘后才開艙門》的新聞在網絡中引起轉發和熱議。來自遼寧、職業為記者的張先生稱在乘坐飛機期間突發腹內疝并急性腸梗阻的經歷。因落地后遲遲不開艙門,機組對接救護車出了問題,他險些因救治不及時陷入生命危險。
對于我們平時乘飛機出行的乘客來說,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陜西傳媒網記者從乘客、乘務工作人員、航空公司三方進行了采訪,讓我們來看看不同角度的人群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乘客:飛機上也一樣應該保持自己的文明行為
對于飛機上突發急病,市民何先生認為,“還是應該把救治乘客放在第一位,飛機降落就應該立即救治。”
市民張女士的經歷卻讓自己感到很不愉快,“每次飛機降落未停穩,很多乘客迅速起身從行李架中取出行李,還有的已經站在通道中等待艙門開啟,若遲遲不開艙門,有的旅客還會抱怨。就差這一小會嗎,那么長時間都等了忍不了這一時嗎?”
市民趙先生覺得,“大家著急下飛機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飛機上一直是精神緊張的狀態,飛機一降落,馬上心情就放松了,而且不免有很多人是回家探親或者有急事等等。不過,現在出門都提倡文明出行,飛機上也一樣應該保持自己的文明行為。在沒有特殊原因的情況下,開手機的速度、站立起的速度、沖出座位的速度、搶開行李倉的速度這些都反映出乘客個人素質和心態,提倡能夠文明乘坐飛機。”
降落后機內空氣釋放使內外壓力平衡后艙門才能打開
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和高壓線,每一個流程、每一條規定均由無數前人經驗和事例的教訓總結而來,機組人員執行每一項操作均會遵循相關的規定和流程。隨后記者聯系到海南航空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飛機降落后機組人員需要根據地面的引導滑行至停機位或停靠廊橋,飛機滑行完畢停穩后由乘務長下達解除滑梯預位口令,乘務員按程序操作整套解除程序,確認客梯車或廊橋正常對靠后方可開門,并引導旅客依次下機。”
“這其中為什么需要乘客特別注意并安靜的等待,因為飛機在高空機艙內屬于加壓狀態,換句話說飛機在高空中機內外的空氣壓力差會使著門邊緊緊貼著機艙壁從而達到密封的效果,在落地以后機艙內還是加壓的艙門,所以會先讓機內的空氣釋放出去使機內外壓力平衡后艙門才能打開。”工作人員解釋。
國內航班平均需要3-5分鐘 國際平均時間為5-10分鐘
記者聯系到一位具有飛行經驗2年的空姐李女士,李女士介紹,一般飛機滑行完畢停穩后艙門開啟取決于廊橋或者客梯車對靠好的時間,一般國內航班平均是3-5分鐘;國際航班,需要等三關海關、邊防、檢疫到齊后即可開門,一般平均時間為5-10分鐘。要注意的是,時長也會因各地要求和條件不同而不同。
“在飛機上降落還未停穩的過程中是不允許乘客從座位上起來,這些不安全舉動可能會造成行李滑落、旅客跌倒等情況,不僅對旅客本人會造成傷害,還可能會傷害到臨近旅客。為了保護旅客安全,維護客艙安全秩序,若滑行中有旅客站立或開行李架,乘務員會先語言制止,如果無效,可在保護好自身安全情況下上前制止旅客或者關閉行李架等不安全行為。”李女士介紹。
飛機上乘客如突發急病:詳細說明癥狀通知機長與塔臺聯系
那么,面對飛機上遇到一些突發狀況,如有旅客受傷、突發重病等,作為航空公司和乘客又都該怎樣處理的呢?
海南航空的工作人員介紹,在飛行上不同于地面,這就意味著作為空中乘務員必須掌握好相關的航空醫學知識和具備豐富的特情處置經驗。海航機組人員均擁有豐富的訓練和應對經驗,在執行航班時若有旅客受傷、突發重病等,乘務組會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根據應急處理程序妥善安排處理,包括及時通知機長和報告相關部門,與地面做好接應,安撫旅客情緒等,同時乘務員持續保護旅客并關注旅客情況,直到地面醫護人員抵達,準確向其闡述傷者傷情并妥善交接。作為乘客或乘客同行人員也應盡可能保持冷靜,及時向乘務員報告情況并盡可能說明癥狀和嚴重程度。這將有助于機組人員進行準確判斷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乘務員根據應急流程要求會立即通報機長,機長將第一時間聯系塔臺等單位,提前安排地面保障措施,當飛機降落后由地面服務保障系統協助救護車為乘客保駕護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