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偏愛機場周邊設騙局 受害人以航空專業學生為主
以解決從事航空相關工作為由進行的詐騙占到了全部涉航類犯罪案件的70%,而被騙對象主要以旅游或航空學校的應屆畢業生為主。昨天是國際民航日,順義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了《涉航類犯罪案件審判白皮書》。
機場周邊設騙局
此類案件中,被告人往往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或虛構自己與航空公司領導關系熟,利用網絡、非法中介和虛假校園招聘等多樣形式,謊稱可以幫助介紹進入航空公司等相關部門工作,其中介紹做空乘或地勤類工作居多,之后再收取報名費、培訓費、押金等。
“為了喬裝成航空公司工作人員,被告人往往購買飛行服、行李箱,置辦工作證、登機證,出入機場及航空公司,將受害人約到機場周邊的航空公司、機場附近及周邊公寓,讓對方喪失警惕。”順義法院刑庭庭長劉軍說。
此外,為了讓騙局更逼真,以貌似合法的形式迷惑被害人,有的被告人還打著航空勞務服務公司的幌子進行招聘。通過與旅游學校、航空職業技術學校簽訂勞務委托協議,與被害學生簽訂《就業推薦協議書》和《勞動合同書》等方式實施詐騙。此類案件占假借解決航空相關工作為由進行詐騙的案件的15%。
作案手段智能化
據統計,團伙作案占涉航類詐騙案件的35%。其中,部分被告人曾在航空公司工作,或者與航空工作人員相互勾結,對航空人員的招聘流程有充分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被害人的辨別難度。比如,在王某詐騙案中,王某的姐姐是國航地面服務部培訓管理室經理,但他謊稱其姐是國航副總,主管培訓和招工,可以幫人安排機場工作,以此收取多名被害人報名費、封口費、打點費。
此類案件還呈現犯罪手段智能化、網絡成主要作案平臺的特點。被告人通過招聘網站、手機短信、微信朋友圈等方式,發布虛假招工信息。在2010年以來審理的此類案件中,利用虛假網絡、現代科技進行詐騙或者在虛假網絡交易的增長幅度達83%。
“受害人以航空專業學生為主,主要集中在某些旅游、航空職業學校的應屆畢業生。”法官宗曉妍表示,職業類學校就業指導形式單一,很多學生的就業引導不夠,又比較容易受到外界誘惑,陷入詐騙陷阱的幾率就比較高。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