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公司承認最初測試低估了787客機電池風險
北京時間4月24日凌晨消息,波音公司周二(23日)承認,對波音787客機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系統的最初測試低估了這種設計起火的危險,不過公司也表示,最初的設計中做出的,類似火患發生的可能性極低的評估是成立的。
波音公司是在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主持的,為期兩天的聽證會期間作出這一表達的。波音公司787客機項目的總工程師麥克-辛納特(Mike Sinnett)在作證時表示,一個電池組僅僅會在每1000萬飛行小時中出現一次失誤的估算對最初的電池設計是成立的,但是這個估算沒有考慮到可能的制造商缺陷。這一發言也就是把問題的焦點轉移到了電池的制造商日本湯淺的身上。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聽證會希望確認波音公司和聯邦航空管理局在多年細致工作,于2007年對電池系統的設計出具認證之時到底遺漏了哪些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的問題。更廣泛的關注面則是,飛機的制造商和監管機構是否可以適應技術的快速變化,這種技術進步是否超過了他們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出預測的能力。787客機是第一種大規模使用鋰離子電池的大型商用客機。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希望對1月7日停泊在波士頓洛根機場的日本航空公司787客機發生的火災進行調查;另一起全日空在日本國內航線飛行過程中發生的同樣類型事故導致了全球50架已經交付使用的787客機的全面停飛。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主席德博拉-赫斯曼(Deborah A. P. Hersman)在聽證會中表示,“我們希望了解,在世界頂尖的制造商主導的設計項目下,以及一個國際航空社區高度尊崇的認證過程完成后,787客機還會出現這種意外電池問題的原因。”
麥克-辛納特在證詞中表示,故障率的估算是基于日本湯淺提供的數據,“數值在使用類似電池組的試驗中得到確認,湯淺也在類似過程中對1.4萬組電池進行過測試。他們所供應的數百萬電池都沒有采取任何通風設計。”
文件顯示,其中的一項測試是將釘子打入電池組以引發短路,雖然電池失效,但是并沒有導致起火。不過在被多次詢問之后,麥克-辛納特承認這個釘子實驗并不充分,甚至“不足夠保守”。他承認,波音已經發現,電池僅僅會在過度充電的情況下起火。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