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水機場驅鳥記:開展專項行動 保障飛行安全

圖1:昆明長水機場飛行區 攝影:倪嘉云
民航資源網2013年4月29日消息:昆明長水機場自昆明巫家壩機場轉場以來,鳥擊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遠。長水機場優越的自然環境、周邊美麗的山林和濕地成了鳥類棲息的天堂。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鳥類活動的高度恰好處于飛機進近的高度,嚴重影響了飛行安全。近日,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飛行區管理中心開展了一次驅鳥專項行動,有效地保障了飛行安全。
鳥類棲息的天堂
據了解,長水機場較原巫家壩機場而言,生態環境較為優越。長水機場周邊被山林、農田、水庫環繞,豐富的食物、水源和隱蔽的棲息環境,使得鳥類種類變得極為豐富。據長水機場和云南大學聯合編寫的《2012年生態環境調研報告》中的數據顯示,長水機場及周邊區域共有野生鳥類294種另13亞種。
長水機場周邊的山林和濕地是野生鳥類覓食、棲息的天堂,每逢候鳥遷徙季節就會吸引池鷺、白鷺等大量遷飛途中的候鳥在此落腳休息。據長水機場巡視人員觀察,在候鳥遷徙大爆發時期,僅一個區域就有近200只白鷺和池鷺活動。由于這些區域距機場飛行區較近,候鳥活動的高度恰好處于飛機進近的高度,嚴重影響了飛行安全。
圖2:長水機場工作人員正在檢修驅鳥設備 攝影:倪嘉云
鳥擊防范的盲區
據介紹,長水機場周邊的野生鳥類大都活動于距離飛行區1至3公里的山林和濕地中,給鳥擊防范工作帶來了困難,曾一度形成驅鳥的“盲區”。
據了解,野生鳥類活動的山林和濕地與飛行區之間的距離,超出了目前驅鳥設備所能威懾到的范圍。同時,機場周邊的山林和濕地中有村莊分布,鳥擊防治人員利用高空驅鳥彈和驅鳥子彈進行現場侵擾時,村民表現出極度不滿和反對。工作人員無奈地說:“飛行區遠距離驅鳥,想打,但打不著;現場近距離驅鳥,想進,但進不去。”
內防外驅保安全
春夏交替之際,不僅是鳥類繁殖的高峰期,同時也是候鳥北遷的高峰期。進入4月份,約60只白鷺常在飛行區北頭的一塊約32萬平方米的自然濕地活動,威脅著飛行安全。針對這一情況,凈空管理部領導深入現場指導驅鳥工作,一場有計劃、有組織的驅鳥行動拉開序幕。
4月15日至4月19日,部領導帶領鳥擊防治工作人員駕駛四輛驅鳥車來到有白鷺活動的濕地現場,運用“內防外驅”的驅趕技術開展驅鳥工作。一方面,工作人員通過車載視頻觀測系統對方圓1公里范圍內的鳥情進行觀測,發現鳥情后,立即利用車載子彈炮對鳥群進行驅趕,在鳥類飛離后,工作人員進入該區域噴灑驅鳥劑進行環境管控,降低該區域對鳥類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利用對講機與飛行區內各固定崗位及巡視人員進行及時聯系,一旦有鳥類經侵擾飛往飛行區方向,則立刻通知相應位置的人員,燃放高空驅鳥彈對白鷺進行空中攔截,防止因外圍驅趕導致鳥類飛至飛行區活動。為期一周的專項驅趕行動,參與人員共60人次,噴灑驅鳥劑500公斤,消耗驅鳥子彈720顆、高空驅鳥彈300顆,使鳥類活動數量有60只降至10只以下。
走科學防范之路
遠距離驅鳥,是機場鳥擊防范工作中的一大難題,2012年底,長水機場引進了一套定向聲波驅鳥系統在飛行區做遠距離驅鳥實驗,效果較為明顯,能夠對飛行區外3公里范圍內活動的鳥類進行聲波威懾,起到了提前預警的作用。2013年,長水機場計劃采購2套定向聲波驅鳥系統,用于飛行區遠距離驅鳥,若能成功引進該設備,將有助于提前消除鳥擊風險,大大提升鳥擊防范工作的預見性。
目前,長水機場鳥擊防治工作正朝著科學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建立機場鳥情預警系統是鳥擊防治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去年年底,西南管理局對長水機場進行工作檢查的過程中提出了建立鳥擊防治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議。對此,部門組織人員對平臺的搭建進行了調研,對模塊組成、系統功能等方面有了基本的構想。今后一段時期,長水機場將對系統模塊進行更加深入地挖掘,借鑒國內外其他機場的成功經驗,完善平臺內容并爭取立項,以實現鳥擊防范工作信息收集、分析、決策和預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