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安保公司小軍勞模工作室促進安檢工作創新
在整個中國民航跨越式發展的大背景下,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了民航業內不斷發展的新動能,一個個以弘揚勞模精神、助推科技創新工作為目的民航勞模工作室也相繼成立,首都機場安保公司“小軍勞模工作室”就是這支創新隊伍中的一員。
制定發展規劃,發掘攻關項目
“小軍勞模工作室”,是以全國民航勞動獎章獲得者沈小軍名字命名的科技創新型工作室。目前,共有小組成員8名,分別來自安保公司飛行區安檢部各一線崗位。自工作室成立以來,始終秉承發揮模范表率與業務精英作用,不斷為首都機場安檢各崗位創新工作提供新動能。
“勞模工作室成立之初,我們便對今后的工作方向有了清晰的定位,工作室主要依托首都機場安檢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集聚、輻射的效應,最終成為公司業務創新的重要平臺、培訓骨干員工的重要陣地和弘揚勞模精神的重要載體”。小軍勞模工作室組長沈小軍介紹說。
“小軍勞模工作室成立”以后,小組成員先后對公司飛行區安檢部下屬的圍界安全檢查和飛機監護業務進行了深入詳細的實地調研,對長期困擾飛行區安檢工作開展的難點、痛點問題進行梳理,并且通過技術手段和制定操作規范,進一步提升了飛行區安檢部的工作效率。
推動成果轉化,實現價值落地
通過前期的項目調研和評估,在公司和屬地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勞模工作室成員結合各安檢崗位特點,最終確立了機組專用安檢通道規范、大型車輛檢查設備的應用、首都機場區域監護模式調整,以及航空器監護管理科技優化等安檢崗位創新項目。
“以前我們的信息傳遞工作流程比較繁瑣,由于沒有統一的數據平臺,航班監護信息往往需要經過多重接力,才能從信息發布員處傳達給一線飛機監護人員,而且保障信息的傳遞只能通過電話的形式報送,有時會出現部分信息丟失或口誤的現象,自從勞模工作室的同事們研發了航空器監護管理系統以后,我們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飛機監護員王鵬飛如是的說。
在工作室人員和部門全體成員的不懈努力下,小軍勞模工作室先后對首都機場機組專用安檢通道、圍界安檢通道大型車輛檢查設備的應用制訂了詳細的現場操作規范;配合公司完成了首都機場區域監護試運行期間的保障工作;對長期困擾飛機監護的信息傳遞工作進行升級改造,并自行研發航空器監護管理系統,實現了飛機監護技術上的升級。
實施骨干培養,帶動人才發展
工作室成員在不斷加大安檢業務課題攻關的同時,不斷實施人才培養機制,并通過成果展示、經驗巡講、參觀學習等方式,進一步為骨干員工提供日常展示才華、提升能力的平臺,鼓勵和帶動更多的員工參與到勞模工作室的工作中。
在勞模精神的引領下,工作室涌現出一批先進人物和班組,其中慧馨、金盾班組多次獲得首都機場集團級和安保公司級先進班組(長)稱號,工作室起草撰寫的管理案例獲得了2014年度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管理案例人力資源類二等獎,更有飛機監護員王錚光得到首都機場旅促會輪值主席嘉獎,并榮獲2015年度集團公司第五屆“中國服務之星”稱號。
安保公司飛行區安檢部分工會主席喬俊杰表示:創建勞模工作室,任重道遠;弘揚勞模先進性,意義深遠。在今后的工作中,飛行區安檢部分工會將繼續按照相關工作要求,不斷完善工作室運行管理機制,積極思考、大膽創新,切實發揮勞模工作室集聚、輻射的效應,使工作室切實成為公司實施創新的重要平臺、培訓員工的重要陣地和弘揚勞模精神的重要載體。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東航北京地服部:愛在東航,歡度圣誕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