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機場:為打造原生態高端旅游目的地構架航線網絡
“大家先不要想怎么爭取航線補貼資金的問題,要先想明白:我們自己能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什么貢獻?能為呼倫貝爾的老百姓帶來什么?就像內蒙古機場集團總經理陳建軍多次強調的:要轉變服務理念,不要總是以自己的管理為中心。”2021年10月,在呼倫貝爾機場公司謀劃2022年市場工作的會議上,總經理趙玉的一席話引發了市場開發人員新的思考——激活當地航空市場活力,首先應有助于激發當地經濟的發展活力,有助于更好地滿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否則民航的發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末。
思路一變天地寬。本著這個思路,呼倫貝爾機場公司組織制定了更具說服力的2022年航線開發計劃,積極對接政府各部門,使新一年的航線補貼資金,在地方各項預算緊縮的背景下逆勢增長,與2021年補貼資金實際發生額度口徑同比增加96.8%。其中,“支支通”航線補貼資金2022年同比增加261.6%;其他航線補貼資金同比增加60.9%。
瞄準當地發展定位 積極做好航旅協同
呼倫貝爾市被譽為“綠色凈土”“北國碧玉”,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旅游資源,近年來,旅游產業也已經成為全市最有潛力的經濟增長點。據呼倫貝爾市市文化旅游廣電局數據統計,2019年,呼倫貝爾市旅游業總收入716.34億元,在全市總收入中占較大比重。
2022年,呼倫貝爾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打造原生態高端旅游目的地戰略……精心做好‘旅游+’‘+旅游’。市政府主要領導也在年初會議上直接強調“要高度重視民航業發展,促進航空與旅游深度融合,科學精準規劃航線。”
2022年,機場公司與呼倫貝爾市發改委深入研討對接市文化旅游廣電局開發目的地規劃,計劃增開了海拉爾聯通上海、沈陽、大連、昆明、南京等地的航線,加密了往返重慶、天津、成都、西安等國內城市的航班,加上原來的長沙、青島、杭州、廣州等航線,形成了覆蓋華北、東部沿海、南部沿海以及中西部重點省會城市的旅游航線網,為地方經濟發展全力引流。
“夏季的呼倫貝爾每年會吸引幾百萬的游客前來,7、8兩月的機場客流預計近100萬,這些游客能給地方帶來實實在在的收入。我們會根據旅游的需要,及時開通、加密更多旅游航線航班,想盡辦法為呼倫貝爾帶來更多的游客。”機場公司市場規劃部管理人員白玉說。
著眼群眾出行需求 落地“互聯互通”
“一天要開1000多公里,居然還沒出省!”2018年6月,呼倫貝爾機場員工在微信朋友圈曬出自己一天的自駕出行計劃時,引起了南方多位的民航同仁的好奇和吃驚。的確,從內蒙古最東部的呼倫貝爾出行,“到哪都遠!”乘坐飛機,尤其是在自治區內乘坐飛機出行,成為了當地人的首選。
“在呼倫貝爾的中東部盟市人非常多。經常有人通過朋友問我咋坐飛機回去。有的人一問,知道還得繞呼和浩特‘折返飛’,花費高,就寧可累也開車或者坐火車回去了。”白玉說。
趕上內蒙古機場集團推進區內機場間“互聯互通”的大好契機,呼倫貝爾機場根據當地旅游、交通部門的數據,也敏銳地發現了當地人民群眾的區內出行需求。

呼倫貝爾機場積極開通連接區內盟市航線,便捷人民群眾出行(白玉/攝)
白玉介紹到,“2022年,在自治區內開通扎蘭屯、包頭、赤峰、通遼航點的基礎上,我們計劃新增烏蘭浩特、錫林浩特、阿爾山、鄂爾多斯、阿拉善等航點,擬開通8~10條支支通航線,進一步方便老百姓在區內出行”。
據了解,在海拉爾到錫林浩特的航線開通后,旅客坐飛機往返兩地變化立顯:時間由7小時縮短到1個半小時,票價從至少500多元降低到了平均200元左右。
“滿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就能滿足政府和機場公司為民服務的宗旨,借助'互聯互通'的東風,大力協調開通區內航線,既能增加客流,也能贏得政府的支持。”趙玉總結到。
主動與政府部門溝通 想的周密還要銜接到位
一位呼倫貝爾市領導給趙玉發送的一條微信中寫到:“您的態度和服務,彰顯了呼倫貝爾機場人的形象和素質”。肯定的話語背后,是呼倫貝爾機場與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密度溝通和無縫對接。
“與政府和相關部門溝通其實也沒什么秘訣,首要經驗可以總結為兩個字:‘主動’。比如每年的航線補貼資金必須在年初的時候就要定下來,所以只要市里面有會議我都會去,同時利用領導從機場出行的機會,盡可能多地與市領導匯報溝通,在2021年第四季度市政府就同意了補貼計劃,并且2022年2月召開的換屆后新班子首次市政府常務會上,研究通過了我們提出的補貼計劃。”趙玉說到。
良好的主動溝通也體現在其他層面。近幾年,機場公司市場部與市發改委、財政局、市文化旅游廣電局等相關部門的溝通也形成了常態化。每個季度結束后的5個工作日內,市場部都會向上述單位遞交機場公司簡報,就上季度航班執行情況,下季度航班執行計劃及市場開發計劃進行匯報;每季度初及時書面向財政局請示上季度的航線補貼資金請示。
“雖然與這些委辦局之間有固定的公文收發郵箱,但每次我都是自己跑一趟把材料遞交給相關部門,既能體現咱們的服務意識,也能在見面時多聊幾句,增進溝通,提供咱們的專業意見,能更好地把事情辦實。”白玉介紹。
完善資金使用管理 用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兒
“錢要來了,怎么花也是學問。這兩年,我們在怎么把錢用好上做了很多工作,這也讓政府非常放心的把補貼給我們”趙玉說。
“有段時間,我和航空公司的人一天能打十幾個打電話,反復商討補貼方式,就為了節省點航線補貼。”白玉說。
以海拉爾—赤峰—天津“支支通”補貼航線為例,該航線自2014年簽訂補貼協議以來,運營機型由E145、E190提升至A320;補貼方式由全年補貼優化為7至8月旺季不予補貼;全年算下來,這一條航線就可以節省200多萬元的航線補貼資金。而每一條涉及補貼的航線的協調,都是機場公司在確保航司收益下的能省則省、毫厘必爭。
用好補貼資金的同時,管理好補貼資金也很重要。機場公司一方面通過設定考核指標,促使航空公司提高航班執行率和客座率,達到高效運用政府補貼資金的目的;另一方面,機場公司建立專戶管理航線補貼資金,嚴格專款專用,并主動接受市財政局、審計局等部門對航線補貼方案執行情況及補貼資金使用的監督。
“能爭取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背后的底層邏輯是:我們如何提升服從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這些理念,是內蒙古機場集團多年來一直倡導的。作為一名支線機場人,作為一名處在安全運行和經營管理最前沿的管理者,關鍵是如何把這些理念理解透、轉化好、落實到位,這也是踐行'人民航空為人民'行業宗旨的題中之義。”趙玉總結道。
據了解,2022年一季度的航線補貼資金目前也已經到位。呼倫貝爾機場還將作實時的跟蹤、調整,統籌協調政府、航空公司等各項資源,深挖本地航空市場的潛力,真正在把好事情辦實的過程中,推進運輸生產經營快速恢復。(龔玥、趙秀麗)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黑龍江機場集團開展服務投訴工作交流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