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在飛機上用手機打電話 或將面臨高額資費
對于常年出差的商務人士來說,最近從歐盟到美國,紛紛傳出好消息,將放松在飛機上使用電子設備、進行通信的限制,飛機上打電話上網將成為可能。不過美國科技媒體指出,乘客還面臨最后一道障礙:運行商隨意定制的天價通信資費。
美國高技術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移動研究總監席爾瓦(Chris-Silva)直言不諱表示,面對沒有選擇權的乘客用戶,運營商可以獅子大開口,“如果不制定高昂的通訊資費,他們才傻呢?”
最近,歐盟和美國的航空監管部門,開始放寬對飛行過程中(甚至包括最重要的飛機起飛和降落過程)手機等電子設備的使用。幾天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宣布,在一萬英尺的高空中(即平穩巡航階段),將考慮讓機艙中的乘客撥打電話。
這一決定引發了爭議,代表空乘人員的組織發布聲明稱,應該收回這一決定。目前,AT&T、Verizon等電信公司,尚未對FCC的決定作出回應,但是代表科技公司和通信公司的幾個行業組織,均表示歡迎這一決定。
不過,即使是航空公司開始按照FCC的決定,在機艙內推出通信服務,乘客還將面臨一個“天價”的資費。
評估航空公司服務的Routehappy相關負責人表示,可以想象的是,運營商將會對機艙通信收取某種漫游費,另外通信資費也會比地面增加額外收費。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電信公司對于國內的通信,并不收取漫游費,漫游費僅針對出國通信的用戶。
據報道,目前包括英國航空、阿聯酋航空和新加坡航空公司,在機艙通信服務商,紛紛選擇了瑞士OnAir公司作為技術提供商,目前向乘客收取的通話資費是每分鐘3到4美元,預計美國的航空公司,也將收取類似的費用。
除了OnAir之外,另外一家機艙通信服務商名為AeroMobile。這些服務商的通信,通過地面的移動網絡來實現,而運營商之間的資費結算,按照國際漫游來執行。
不過媒體指出,機艙通信的高昂收費有利有弊,對于部分急需通信的客戶,需求得到了滿足,而對于那些不希望在飛行過程中受到鄰座通話干擾的乘客來說,高昂資費無疑可以縮短受干擾的時間。
據年初的一個民調顯示,對于在飛機上打電話,51%過半數的受訪者持負面看法。
業內人士表示,高昂的資費標準,再加上基本的文明素養,飛機上的乘客不會出現“煲電話粥”的現象。實際上,如果長時間打電話,這些人會被周圍乘客認為太粗魯,就好象不帶耳機用手機聽音樂。
目前一部分航空公司已經推出了機艙內通信的服務,雖然資費有高有低,但總體的資費基本上和國際漫游通話類似,每分鐘通話費在數美元左右。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