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橋機場現代化服務全面接軌國際
明天,合肥駱崗機場將值完“最后一班崗”,安全飛行36年的空港從此完美謝幕。后天,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正式啟用,安徽民航從此掀開新的一頁。
曾幾何時,飛機上還沒有空姐,坐飛機要開領導介紹信,上飛機不需要安檢;而如今,坐飛機不再有身份限制,安全防護更加嚴格,乘客候機享受的服務更加現代、更加細致、更加優越。
半個多世紀,三代機場與合肥的發展比翼齊飛,空中交通網越來越發達,機場規模越來越宏大,飛機機型越來越高級,乘客體驗越來越舒適,機場現代化服務全面接軌國際。
載客從“政務”飛行到真正“民航”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可不是誰都能坐飛機的。原民航安徽省局工會副主席余新民回憶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普通群眾基本不可能坐飛機,沒有商務,沒有旅游,主要是公務出行,就是廳級干部也很少坐上飛機。”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內旅客乘坐民航飛機,必須持有縣團級以上機關主要領導簽字的介紹信,購買機票也不得使用現金,必須使用單位的財務支票。可想而知,當時普通居民很難有坐飛機的機會。直到1985年底,駱崗機場才取消這一規定,任何人只要愿意買票,都可以坐飛機,合肥機場才真正進入“民航”時代。現在,您可以隨意購買飛機票,而且打折機票多,即使是從合肥飛北京,有時也能買到最低200元的機票,“飛行”之路觸手可及。
安保從“零安檢”到國際標準
“過去坐飛機,和坐汽車差不多,拿票直接上飛機,根本沒有安檢。”提起飛行往事,原民航安徽省局副局長郭金橋感慨萬千,那時坐飛機的基本都是公務人員,不會有人圖謀不軌。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國際上出現一陣“劫機潮”,頻繁發生的劫機事件引起民航部門高度重視,坐飛機才開始有了安檢。
在新橋機場,安檢設備較駱崗機場更加先進和科學。安檢設備“口徑”變小了,安檢標準接軌國際,安檢更加精細化、人性化,一方面織密了安全網,一方面更好保護旅客隱私。對于特大托運行李或者易損易碎行李,新橋機場則設立了專門的“超大超重行李交運柜臺”,體積超過40厘米×60厘米×100厘米的行李,從這里安檢,并由人工搬運裝機,更好地保護易損易碎物品。在國際航班登機通道,檢驗檢疫、貨檢、邊檢、安檢多個關口為旅客筑起厚厚的安全屏障。以檢驗檢疫通道為例,紅外體溫監測儀可自動監測旅客體溫,人一走過即能顯示體溫數據,確保旅客健康安全飛行。
候機從枯燥等待到現代休閑
前兩代機場,旅客候機大多數只能是枯燥等待。新橋機場則完全改變,11.2萬平方米的候機樓寬敞明亮,現代服務設施齊全。在新橋機場,候機區4156個皮質座椅用顏色區分為19個區域,整齊明快,旅客候機時可享受餐飲、購物、休閑、觀影、免費無線上網等現代休閑娛樂服務。7000平方米的商業區,共有60多間商店,涵蓋書店、銀行、中西式餐飲、百貨零售、土特產、精品服裝箱包、足浴休閑等多種業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安徽22個候機樓接軌新橋機場
- 下一篇:浦東機場試推滬語登機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