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景德鎮—昌北國際機場直通車”
4月15日,本報刊發報道《群眾叫好的“景德鎮—昌北國際機場直通車”被叫停——機場快線為何“斷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專家認為,快線“斷線”之所以被關注,在于其在具體實踐中,顯現了當前深化改革、簡政放權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如何妥善解決這些矛盾,是當前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現實命題。
一問:“吳和平們”的煩惱該不該重視?
建異地城市候機樓,在沿海等發達省份,不是新生事物,但對于江西而言,是個新鮮事。
試想,如果沒有得到有關部門默許,“景德鎮—昌北國際機場直通車”不可能運作數月之久。經營這條線路的江南旅游汽車服務公司,也的確沒有得到運輸管理部門的書面許可。換言之,這屬于隨時可以“叫停”的項目。
采訪中,江南旅游汽車服務公司總經理吳和平說的話讓記者記憶深刻——“如履薄冰”。一家民營企業,冒著前期虧損的風險,投入500多萬元建設異地城市候機樓,不僅需要眼光,更需要膽識。這種風險不僅僅來自市場,還來自有關部門手中的權力。
對于很多民營企業來說,這種風險并不陌生,也是“吳和平們”共同的煩惱。
今年1月10日,江西省省委書記強衛在全省大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動員大會上明確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江西省加速崛起的主力軍、改革開放的主動力、增收富民的主渠道。” 省長鹿心社要求:要深入推進改革創新,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效激發市場活力,讓非公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如魚得水”。
江西省省委黨校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黃世賢認為:“對于以投資為主要帶動力的我省而言,在投資總體趨緩的大背景下,激活民間投資勢在必行、迫在眉睫。可以說,‘吳和平們’的煩惱已到了非重視不可的時候。”
黃世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占GDP的比重為54.6%,2013年為56.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要完成2017年GDP占比超60%、創稅占比超70%、固投超80%的目標,沒有超常規的改革舉措很難實現。”黃世賢說。
二問:有利于發展、群眾普遍叫好的事情如何辦好?
2010年,江西省省機場集團就著手接洽開通“景德鎮—昌北國際機場直通車”,但沒有得到江西長運集團的響應。2013年起,江南旅游汽車服務公司獲得省機場集團特殊經營許可,但“機場快線”的開通也是幾經周折。
從一開始沒人接“繡球”,到有企業積極承辦卻又遭遇各種阻力,4年左右的時間轉瞬即逝,這不得不讓人深思:這件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為群眾普遍叫好的事情,為什么辦起來如此之難?
4月初的采訪中,吳和平對記者訴說了他的困惑:“這是群眾歡迎、市場需要的好事。我就認準了這個理,不怕前期虧損,也要培育這個市場。我就搞不明白,在深化改革的今天,為什么還要爭論是‘包車’還是‘班線’?”
對尚未改變欠發達基本省情的江西而言,要實現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用好解放思想這一利器,充分挖掘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動力”,顯得尤為重要。
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認為,這一事件的表象是企業未經主管部門許可、違規經營,依法叫停,實際上它暴露出來的仍然是當前深化改革、簡政放權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即如何打破管理的慣性思維,實現非公經濟和公有制經濟真正平等的競爭。
三問:放手、放膽、放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江西應該怎么做?
采訪中,記者獲悉,盡管景德鎮市有關部門對“景德鎮—昌北國際機場直通車”下達了《整改通知書》,但實際上這一機場快線依然在有關部門的默許下“正常營運”。
不過,吳和平依然壓力巨大,他希望“盡快把正常手續辦下來,可以安心經營,把好事辦好”,因為“這牽涉到股東的投資利益和員工的就業穩定”。
在景德鎮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有關部門正著手研究解決方案。不過,問題究竟能不能妥善解決,吳和平究竟能不能沒有后顧之憂地經營下去,依然是未知數。
2013年12月28日,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江西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要求打破非公經濟發展障礙。
去年12月20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大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見》,提出: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降低投資準入門檻,取消不合理的準入限制,規范設置和降低準入條件,明確進入途徑、進入后的運行方式和監管辦法。
事實上, “江西應該怎么做?”省委、省政府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而對于全省黨員干部來說,“怎么做”必須體現在實際工作中、落實到破解難題上。
江西省工商聯主席雷元江曾經說過的一段話,讓人記憶猶新:“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不要特殊的政策照顧,只要平等的市場環境。它是草根經濟,只要有一點溫暖的環境,它就能夠迅速生長;它是蘿卜經濟,只要有肥沃的土壤,它就能像蘿卜一樣長得又白又壯。但是,它也弱不禁風,哪怕是一根稻草扎一下,也會猝死。”
記者手記:
吳和平“焦慮”的背后
《機場快線為何“斷線”》的報道,從最早與當事人電話聯系到現在,已經過去了20多天。這些日子,當事人吳和平始終給人一個印象,就是“焦慮”——無論是這一事件報道之前,還是報道見報之后。
吳和平最早的焦慮,不難理解。“景德鎮—昌北國際機場直通車”的投運,本身就是“石縫中開出的花朵”:將數百萬元投向一個前期注定虧損的項目,需要下多大的決心。吳和平現在又多了一分焦慮:《機場快線為何“斷線”》4月15日見報后,吳和平開始躲避、甚至婉拒記者的追蹤采訪,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吳和平的焦慮,說明一個現象:一些部門解放思想的程度不夠,深化改革的決心不大,轉型中當好“服務員”的辦法不多。我們期待各地各部門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深化改革的堅強決心,封死“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讓非公有制經濟放下包袱,放手、放膽做大做強。只有這樣,類似于“景德鎮—昌北國際機場直通車”之事,才能真正“直通”。
機場快線什么時候快起來、暢起來,我們拭目以待。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