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飛機上網成本:“資費在10-20元/小時”
對于中國絕大多數的航空旅客來說,最難挨的恐怕就是呆在機艙里的那段時間,不能刷微博,不能發朋友圈,也不能瀏覽網頁、收發郵件。
好消息是,目前國內幾家大的上市航空公司對機上互聯網的應用,基本都已處在落實階段。4月中旬,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航”)機上互聯網服務體驗活動,更讓眾多乘客對未來的機上時間充滿期待。
何謂機上互聯網服務?ARJ21支線飛機項目前副總設計師周濟生通俗地解釋稱,這其實跟大家在地面使用的上網服務差不多,最主要的區別是飛機通過通信衛星與地面服務站進行網絡連接。
GX超高速移動通信技術
在4月24日的“航空客艙信息技術大會”上,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十年,全球預計有8000架飛機可實現機上互聯網服務,其中4000架飛機都將來自中國。對于上述樂觀預期,移動衛星通信服務提供商Inmarsat亞太航空業務副總裁比爾·佩爾托納(Bill Peltola)深信不疑。
Inmarsat的通信衛星是目前惟一一個收到過MH370飛機上實時傳輸系統被關掉后發來ping指令(編注:ping指令是衛星和飛機之間的自動通信信號)的衛星,并由此確定了MH370飛機的航行方向。
此外,國航機上互聯網服務的實現也是通過Inmarsat公司GX(Global Xpress,超高速移動通信技術)服務實現的。
據比爾·佩爾托納介紹,GX是Inmarsat最新一代衛星通信技術,為航空數據通信提供解決方案。未來GX服務將由三顆衛星構成,實現全球覆蓋。
比爾·佩爾托納告訴早報記者,公司一年前就和國航洽談了有關衛星通信服務的合作,合作方還包括霍尼韋爾(中國)有限公司。
具體資費要商談
機上互聯網服務在中國已于公務機上實現了一段時間,并不算新鮮。
周濟生表示,之所以民用航空目前沒有提供這些服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成本因素——主要是衛星和地面網絡的服務費用高昂。
而Inmarsat公司正是提供衛星服務的商家之一。就GX服務來說,比爾·佩爾托納表示具體資費是由這項服務的中國分銷商和航空公司商談的。
航空旅客使用機上互聯網服務的價格則由航空公司制定,一般會參照其他航空公司類似機上互聯網服務的價格。
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大中華區董事岳漢騰(Juerg Christen)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互聯網服務在中國的國際航班上的應用,還在等中國民航局的最后確認。至于具體的收費標準,以十多個小時的飛行時間為例,機上互聯網預計收費15歐元,換算成人民幣,約13元/小時。
周濟生也表示,均攤上述兩項主要成本,國內航空旅客資費在10-20元/小時。相較于國內部分五星級酒店Wi-Fi收費2元/分鐘的計價,旅客應該可以接受。
對于機上互聯網服務的機載設備會不會增加航空公司成本問題,比爾·佩爾托納表示,各家公司的機載設備重量基本一致,無論航空公司選擇何種衛星系統,燃油成本的消耗相差無幾。
周濟生也認為機載設備重量有限,相對來說維修保養所需成本可能更大。他舉例稱,就像一個人使用手機,花銷并不只用于買手機,還需要購買電話卡、支付電話費和手機流量費等;如果手機壞了,他還需要支付維修費、重裝系統的費用等。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