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運行李,航空公司都有啥規定?
在近期熱播的《花兒與少年》節目中,“花兒少年團”告別意大利前往西班牙,在搭乘廉價航空時出現了一段小插曲:意大利佛羅倫薩佩雷托拉國際機場要求乘客每人限帶一件行李,限重23公斤,而7姐弟大大小小10多件超額和超重的行李面臨著巨額費用。行李超重是很多“空中飛人”常遇到的狀況,如何防患于未然,記者查詢和整理各大國際、國內航空公司官網的相關信息,來為大家支招。
免費托運單件行李,經濟艙一般不能超過23公斤
Q:航空公司對免費行李分為哪幾種類型?
A:乘客的免費行李主要有個人物品(如公文包)、手提行李和托運行李三種類型,部分航空公司只分為手提行李和托運行李兩種。在行李限額上,目前仍未有嚴格的統一標準,不同的航空公司、地區航線、行李類型都有著各異的規定。與國內航線相比,國際航線行李限額一般較小,超重罰金也貴得多,也就是說國際航線的免費托運行李要求更輕一些,而美國、加拿大等美洲航線的行李額,則基本實現了全球統一。
Q:國際和國內航空在行李限額上的規定是怎樣的?
A:允許托運行李的規格和重量,依艙位、航線、航空公司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普通航空公司經濟艙允許免費托運行李每件不超過23kg,公務艙和頭等艙免費托運行李限額是每件32kg,如果托運行李超過此額度,需要額外付費且費用較高。無論什么艙位,免費托運的單件行李重量都不能超過32kg。乘客可以登錄各家航班公司的官方網站,提前了解行李限額的規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罰款。
超件、超重行李每件約罰數百上千元
Q:航空公司對超出免費限額的行李,罰款是怎樣的?
A:超出免費限額的行李分有超件、超重和超尺寸三種情況,每家航空公司對超限額行李都有不同的標準,但是它們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罰款都很多。像在《花兒與少年》節目中,7姐弟乘坐的IBER IA航空公司的廉價飛機,每人只能免費托運一件23公斤以下的行李,超重部分每公斤需繳納12歐,每多帶一件23公斤以下的行李,需繳納100歐的費用。
以下表格,分別以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東方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和大韓航空公司的四家航空“中國———美國”航線為例:

廉價航空的免費行李限額很低
Q:據說世界各地廉價航空的免費行李限額很低,是這樣的嗎?
A:是的。例如亞洲航空、宿務太平洋航空、欣豐虎航航空等公司,一般都要求重量在7kg以下,尺寸不超過56×36×23cm,而捷星航空、瑞安航空等公司,免費行李限額則限制在10kg以內。有窮游達人建議,在搭乘廉價航空時一定要了解清楚限額并確保不超過規定重量,否則航空公司很可能和你“沒商量”,要求你對超重的行李進行托運并收取托運服務費。
Q:出國留學乘坐國際航班時,一般行李會比較多,難免超重,這時可以怎么辦?
A:如果你是留學生,需要攜帶大量行李,建議可考慮選用類似于物流快遞的國際行李托運服務,通過專業的行李托運公司將行李托運到目的國,盡管和隨身攜帶乘機比起來,托運耗時稍長,但價格要便宜好多。國際行李托運有到港口或機場自取和送貨上門兩種方式,托運前要注意區別。
貼士
這些“特殊行李”有優惠
國際和國內航空公司一般都允許持嬰兒客票的旅客可免費托運一輛折疊式嬰兒車或搖籃,如客艙空間允許,在征得乘務長同意后可帶入客艙;此外,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和美國航空公司等對電動輪椅也提供免費行李托運服務,而且不需要計算在免費托運行李的限額內;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允許非電動自行車在托運前放氣后,可作為行李運輸,自行車的重量可計入旅客免費行李額內。
留學生可增多一件免費行李
少數航空公司對特殊群體有優惠政策,例如中國南方航空公司規定留學生、勞務、海員、移民旅客乘坐其公司的國際或地區航班,在出票時與代理人或南航直屬售票處提出申請,并提供相關文件后,代理人和直屬售票處給予行李確認,免費行李額在一般標準上額外增加1件。
提個醒
航空公司官網在線購買額外行李額度比在機場買便宜
如果超重已經發生了,又不想多花錢,你或許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把能吃的都吃掉;
2、把能喝的都喝掉;
3、把能穿的都穿上;在《花兒與少年》節目中,超重行李惹怒大姐鄭佩佩,賭氣重整行囊,把能手提的行李都拿了出來。
4、把能扔的都扔掉;同在《花兒與少年》節目中,劉濤為減輕行李的重量,將一大瓶的香水舍棄扔掉。
上述辦法后,如果依然超重,建議在相關航空公司官網查看是否可以購買額外的托運行李額度,并在線購買該服務。一般情況下,如果航空公司提供在線購買額外行李額度的服務,在線購買會比在機場購買便宜得多。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