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空公司如何取悅旅客
這是我第六次的回國之旅,從亞特蘭大到芝加哥坐的是美鷹航空的飛機。預計是11點05起飛,到了10點40左右,一架從邁阿密飛來的CRJ100飛機停靠在專門為這種小型飛機設計的更加窄小的登機橋邊,飛機上的乘客及包括飛行員在內4名機組只用了幾分鐘時間就下完了,早在10點30就已經等候在登機門外的另外4名機組就馬上上了飛機。到了10點50分開始登機,登機的順序是按照一種叫WILMA分區登機的方法,既把所有乘客分為4個組登機,按照座位從里向外登機。11點左右,所有乘客便已經上了飛機,11點07分起飛,比計劃時間晚了2分鐘。但實際到達的時間卻比原定的12點10分早了10分鐘,令我可以從容地趕下一班飛機。
仔細觀察,在高效的運營下,卻隱藏著更多細節,這些細節保證了所有航班能夠以最高的效率運營。在美國國內的航班中,尤其是像美鷹航空這樣的低成本運營的航空公司,幾乎全部采用的是同一系列或同一型號的飛機,并且絕大多數都是小型,載客100人或更少的飛機,我這次坐的是加拿大龐巴迪公司(Bombardier)生產的CRJ700飛機,這種飛機載客只有79人。美鷹航空有70多架這種飛機,這種飛機的特點是運營成本低,飛行速度快,而且因為載客少,可以輕易地滿座,并且登機快。為了滿足龐大的客流,光美鷹航空每天就有8班航班飛往芝加哥,而且都是同一型號。這是美國所有航空公司都采用通用的策略:以小型的飛機,高密度的班次提高效率。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時間,美國國內的航班不提供餐食,只提供飲料,這樣便大幅減少了冗長而容易出差錯的裝卸餐食的環節。假如停在登機口的波音737客機食品供應人員期待的機型不一樣,食物盤就有可能放不進備餐間的烤箱里。結果就得多花20分鐘全部更換這些盤子,而您,尊敬的旅客,就會在停機坪上大光其火。不提供餐食也大大減少了人力成本,因此大多數小飛機里只有一到兩名乘務員。
設想一下,只要航班能在下一個會議或飯局前準時到達,那么不吃雞肉飯或者牛肉飯又有什么關系呢?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