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機票太貴高過房價 魯迅北京買房卻沒坐過飛機
上世紀三十年代,從北京飛一趟天津,單程票價180塊大洋;從天津飛一趟青島,單程票價430塊大洋;如果從北京飛上海,往返則需2160塊大洋。
當時大學教授平均月薪200塊大洋,紗廠總經理平均月薪300塊大洋,這些高收入群體要想坐飛機往返京滬,需要不吃不喝積攢半年以上的收入。至于低收入階層,像黃包車夫啦、小學教員啦、碼頭工人啦、家庭保姆啦,把半輩子積蓄砸出去,也未必買得起一張機票。以魯迅家的保姆為例,三個老媽子,管吃管住,人均月薪只有兩三塊大洋,要想坐飛機,那叫白日做夢!
其實連魯迅都坐不起飛機。魯迅去過日本,去過香港,都是坐船。1926年他從北京去廈門教書,坐的還是船。1929年他從上海回北京看望母親,坐的是火車。當年他在教育部上班時,跟同事去陜西講課,也是坐火車去。為什么不坐飛機?因為機票太貴,他不舍得花那筆冤枉錢。
魯迅在教育部做過官,同時還在大學兼課,月收入在300塊大洋左右。300塊大洋是多少錢?按照1930年北京市面上的糧食價格,一塊大洋的購買力折合如今人民幣120元,300塊大洋就是36000元,絕對屬于高收入群體。高收入群體竟然買不起機票,擱到今天是個笑話,但在解放前確實是這樣,解放前的飛機票實在太貴,如果不是土豪一流,真的坐不起飛機。
有的朋友提出反例:徐志摩的收入并不比魯迅高,他怎么坐得起飛機呢?
沒錯,徐志摩確實坐過飛機,而且死于空難,但是我要請大家留意兩點:第一,他乘坐的不是民航客機,而是運送郵件的小型貨機;第二,他搭乘飛機時并沒有掏錢買票,而是免費搭機。
對于徐志摩免費搭機的經過,1931年11月21日的《新聞報》報道甚詳。那年11月,徐志摩正在北京暫住,聽說第二任妻子陸小曼在上海生病了,趕緊回上海。他坐的是火車,從北京坐到天津,再從天津換乘另一趟火車去南京,然后再換乘別的火車回上海。
可是到了南京以后,發現因大量學生進京請愿抗日,政府宣布臨時戒嚴,火車一律停開,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放行。徐志摩等得心急,決定返回北京。他打聽到張學良準備乘專機飛往北京,于是申請搭乘張學良的專機,結果張學良不走了,他很失望。有一天晚上,他從行李包里翻出了一張陳舊的飛機票,那是中國航空公司的一個官員送給他的,他大喜,拿著這張機票去中國航空公司南京分部周旋,好說歹說,南京分部終于準許他搭乘一架只有10個座位的郵機飛回北京。
11月19日上午8點,他高高興興坐上這架小飛機,跟兩位駕駛員(機上只有徐志摩一個乘客)一起北上,當天10點20飛到濟南上空,因為突現大霧,飛機撞山,汽油泄漏,發生空難,徐志摩當場死亡。
徐志摩活了36歲(虛歲),一生當中從未買房。當時北京房價便宜,他本想在北京買房定居,可是陸小曼嫌北京土氣,非要在上海的十里洋場享受人生,于是他只能跟著陸小曼在上海租房住。
他在上海努力掙錢,同時兼著三個大學的教授職位,另外還編雜志、做翻譯、寫評論、發小說,平均月入600塊大洋,比魯迅的進項還要多。但是魯迅買了房子,他沒有買。
魯迅一生買了兩所房,兩所都在北京。現代人聽起來會吐舌頭:好家伙,竟然在北京買了兩所房,魯迅真有錢!其實那時候北京的房價差不多就是白菜價,魯迅1919年買第一所房,房款加契稅加中介費才2000塊大洋。1924年他又買第二所房,房款加裝修款才1000塊大洋,一所房子無非就是他老人家幾個月的工資而已。當然,一張機票也是魯迅幾個月的工資,跟機票一比,當時北京的房價就更低了。
機票太貴,所以魯迅不坐飛機。房子便宜,所以魯迅買了兩所。魯迅是個過日子的人。
徐志摩大手大腳花錢,不買一所房子,跟魯迅比,他不會過日子。但是我們必須得考慮到,他是在上海定居的,當時上海房價是北京的幾十倍,即便他想攢錢買房,也未必買得起啊!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英警方直升機偶然拍到地面浪漫求婚瞬間
- 下一篇:阿克蘇機場開展旅客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