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機場公司民生建設成果巡禮
國際空港信息網2014年10月27日消息:又是一年金秋時節,夜涼如水,靜靜地站在赤峰玉龍機場員工公寓門前,四周柵欄圍墻上整齊的圓球燈散發著柔和的光暈,挺拔肅立的路燈如同忠實的哨兵,守衛著這片獨立小院。院內成行的果樹和葡萄架隨風搖曳,沙沙作響。地上平整的草坪長勢仍旺,草香四溢。樓上員工活動中心燈火通明,三三兩兩的年輕員工在悠閑地打著臺球,還有的在練著健身器械。院墻外,大片的向日葵低下了沉甸甸的“腦袋”,等待著收割。公寓鐵制拱形大門上,“幸福家園”四個大字亮紅醒目,夜幕下的小院顯得如此靜謐、安祥,與另一邊航站區人流、車流川流不息的繁雜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正是赤峰機場公司對場區實施分區管理營造出的景象效果。何謂家園?日常生活之所。何謂幸福?起碼衣食無憂。二者在赤峰玉龍機場員工公寓這處小院得到了完美契合。
幸福滿園關不住,聲聲贊譽出墻來
2012年年底,赤峰機場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組建后即達成共識,要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民生,尤其要把改善民生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員工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我們必須要改進的地方!” 經過近兩年來緊鑼密鼓地規劃建設,赤峰機場員工生活服務設施日趨完備,工作、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建員工公寓2454平米,可提供床位162張;新建職工食堂571平米,可同時容納140人就餐;新建員工活動中心548平米,設有標準化羽毛球場2塊、乒乓球臺案3個,臺球案、跑步機等健身設備一應俱全;擴建員工停車場,新增車位30多個。赤峰機場公司的員工們足不出院,吃、住、購、娛、安就可以全部搞定。這些鮮活的數字充分地表明,管理者們說話算話、說到做到了。這些變化也讓員工們真切地感受到:公司里幸福的味道越來越濃了。
吃有“口福”。機場民生,尤以“食”為第一要務。因為機場遠離市區,特殊的工作規律和作息時間,要求員工們首先必須吃在機場。赤峰機場公司原來的職工食堂系由貨運庫改造而成,到2013年已經運行五年多時間,隨著機場員工的不斷增多,越來越顯得狹小、老舊,已無法滿足員工用餐需求。為此,公司領導抓住建設員工倒班宿舍的有利時機,向市財政協調爭取資金,配套建設了新的機場餐廳(職工食堂),將這個機場民生第一工程徹底解決了!新食堂完全按照標準功能建設,前廳后廚、設施完備、環境新雅,空調、電視、飲水機等等一概配齊。
硬件條件改善了,服務管理還要配套。機場公司在食堂管理上狠下功夫,除了員工服務中心設有專人負責食堂的日常管理外,又專門成立了伙食委員會,由各部門員工代表組成,對食堂運營管理進行監督指導。每天吃什么由員工自己說了算,大家集體研究制定每周菜譜,葷素搭配,營養均衡,飯菜品種一周不重樣,花樣不斷翻新。一周菜譜經過辦公室審批后,在LED大屏上公布,讓就餐的員工明白消費。后廚承包方必須嚴格按照菜譜制作供應飯菜,不得擅自改變菜品、樣數。員工就餐采取自助方式,收費標準固定,早餐5元,午餐12元,晩餐8元。大家按需所取,喜歡哪樣吃哪樣,想吃多少吃多少,既能避免浪費,又可大飽口福。就餐環境新,飯菜花樣多,價錢又便宜,那還有什么不滿意?!現在經常聽到有員工幸福地“抱怨”:“中午食堂的飯好吃,又吃撐著了!”有的女員工則感嘆:“在咱們食堂吃飯,想減肥真是沒門兒啊!”
住有品質。員工公寓建成投入使用后,機場公司對其實行賓館式管理,從硬件到軟件,從房間設施到服務流程,全部按照賓館的標準設置。房間里每人一個單人床位,設有獨立衛生間、24小時熱水洗浴,有電視、有無線WIFI。雇用專業保潔人員負責清理房間和公共環境衛生,定期統一清洗床上用品,員工個人大件行李集中統一存放。還在公寓專門引進設置了自動售貨機,機場員工可以隨時購買享用飲料、方便面等日常生活用品,真是方便到家。正是這種專業化、賓館化的管理模式,贏得了廣大員工的喜愛和滿意,讓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溫情。
衣有“面子”。為全體員工量體裁衣,統一著裝。公司各級管理人員、公安、消防、地服、安檢、場務、貴賓服務等各個崗位,都各有各的穿著,機場員工形象煥然一新。為了使員工被裝供應常態化,公司指定專人負責,一有新進員工,及時配發相應服裝。
安有保障。除了有門衛、有保安、有值班人員負責內部安保外,機場公司實施了監控全覆蓋工程,在候機樓、停車場、辦公樓、各條通道,以及公寓內外、泵房、蓄水池等重點部位,全都安裝了監控設施。特別是在公寓大門安裝了門禁系統,只有機場員工使用控制區證件才能刷開大門出入公寓,確保生活區安全、寧靜。
如此管理,如此服務,赤峰機場新建公寓小院真的成了員工的“幸福家園”。集團公司領導接連光臨這里調研、視察,自治區、赤峰市領導把這里作為進出機場的臨時歇腳、打尖之所,兄弟機場也紛紛前來參觀、交流,對這里的環境條件和管理服務都贊譽有加。
服務員工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
設施建成得有人管,赤峰機場職工倒班宿舍建設后期,適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切實踐行群眾路線,非常有必要安排專門機構和人員為員工提供后勤保障服務,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員工服務中心由此應運而生。本著“用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兒”的理念,機場公司從相關部門抽調擅長水、電、暖維修和操心家務、責任心強的5名“老員工”,成立了員工服務中心,統籌負責新建公寓、食堂、員工活動中心等生活區的管理以及辦公區設施的日常維修維護,為廣大員工提供專屬的后勤保障服務,確保員工的衣、食、住、娛、安,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管,從而實現“廣大員工為旅客服務,員工中心為員工服務”的管理大格局。員工服務中心成立后,逐步建立了系統規范的管理、服務流程,象對待家人一樣操心、打理廣大員工在單位的飲食起居、文體娛樂,從而營造出越來越多、越來越濃的幸福味道。
作為赤峰機場公司的當家人,又是基建領域的專家,總經理張瑞軍對機場民生傾注了太多的關注與關切,付出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一次在與兄弟機場的老總交流時,張瑞軍告訴對方,自己對班子成員和各部門負責人充分授權、放權,各項工作都有人管。人家問他:“這些主要工作都讓別人管了,那你老總還管啥?!”他脫口而出:“我就管管食堂!”雖說只是一句玩笑話,但卻足見一名管理者的民生情懷、員工情懷。服務員工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在張瑞軍看來,員工的吃喝拉撒,無一不是大事,必須都要解決好。要先把民生的“蛋糕”做大,也就是完善基礎設施;再把“蛋糕”做好、切好,也就是管理好、利用好基礎設施,讓員工從中受益。回到赤峰任職兩年來,他充分利用自己廣泛的人脈資源,想方設法爭取、協調市里和集團公司在資金、政策上的支持,在擴建機坪、新建登機廊橋和特種車庫等生產設施的同時,又協調市政府將原設計職工食堂面積增加一倍,新建了員工活動中心,圍成獨立小院,綠化、硬化、亮化全覆蓋,直至建成“幸福家園”,年內還將再上一部登機廊橋,把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變成了現實!單從新建生產、生活設施的量體上講,基本上都比原來擴大了一倍,相當于再建了一個場區。由于是基建方面的行家,張瑞軍更為重視工程質量,每項工程都親自盯規劃設計、盯施工現場、盯用料質量。就拿公寓院內地面鋪設的方磚來說,只要他一發現某處有凹陷,馬上就安排人拆了重鋪,反反復復,直至滿意為止。張瑞軍常說:“員工吃得好,干活兒才能有勁兒。”所以他非常關心食堂的一日三餐,了解員工們每天都在吃什么,吃得滿意不滿意。只要有不滿意的地方,馬上就要求食堂整改。員工中買車的越來越多,沒地方停車了,他又及時安排在公寓門前辟建了停車場,新增車位幾十個。就連外包物業保潔人員、駐場商戶員工摩托車、電瓶車的停放問題他都考慮到了,特意安排員工服務中心在公寓對面專門清理出一塊場地,建設了停車棚,將摩托車、電瓶車集中停放、整齊劃一。細微之處顯真情,且將身心付民生,處處可見這位當家人為員工謀求福祉的用心與精心。
改善民生無止境,只為源頭活水來
幸福是一種內心的感受,每個人對于幸福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幸福沒有十全十美,知足就好;人生沒有十全十美,快樂就好。在赤峰機場公司,幸福指數可能還一時無法用數字量化,但員工們茶余飯后臉上所浮現出的滿足神情告訴人們:“現在,我很幸福!”
就在本文即將完稿之際,赤峰機場員工公寓門前的一面側墻上,又新粉刷上了一行紅色大字:“企業發展,員工幸福”,這是我們管理者和廣大員工共同企盼、同時也需要共同努力才能筑就的集團夢。企業發展是員工幸福的不竭源泉,員工幸福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對于我們機場來說,平安是最大的效益,穩定是最美的環境。員工安居樂業,企業自然發展。改善民生無止境,只為源頭活水來。此時,赤峰玉龍機場供暖鍋爐改造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建成投產后將大大改善工作區和生活區的供暖質量。而夏天太熱,員工公寓的房間還要安裝空調;為了讓員工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蔬菜,還要建高標準、高科技的溫室大棚;機場員工中籃球愛好者甚眾,但還沒有一處舒適的室內籃球場。這一樁樁、一件件,真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擺上了公司管理者的案頭。可以想見,來年重新盤點赤峰機場的民生建設,又將是另一番嶄新的景象。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