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眼鏡漸行漸遠 新興科技提升航企服務
去年早些時候,維珍航空公司在倫敦希思羅機場3號航站樓的高端旅客值機工作中進行谷歌眼鏡初步試點,為期兩個月,在兩臺設備上運作。隨后其宣布將進一步推廣試點。與此同時,國際航空電訊集團(SITA)與哥本哈根機場聯手對谷歌眼鏡的應用開展進一步調研。客服人員通過眼鏡辨識旅客信息,采集照片視頻,完成翻譯、社交平臺共享以及交流等一系列工作。
SITA研究室主管雷諾德·伊爾明厄在布魯塞爾舉辦的IT峰會上表示:“由于前期成功申請到一副谷歌眼鏡,我們準備再購入第二副。維珍試點工作結束后,我們有意購入更多谷歌眼鏡。但目前谷歌眼鏡的單價偏高,每副估計價值在1500美元左右。公司原先12副眼鏡中有3副損壞,谷歌公司幫忙替換了一副,現在手頭總共有10副。”
技術軟肋
總體而言,旅客和機場在試用期間對這項前沿科技的反饋都較為正面。但測試也暴露出了谷歌眼鏡的多項缺陷,例如散熱性不良、電池壽命短、成像質量低、焦距固定、網絡連接速度較慢,以及易損壞、耐用性低。因此,SITA對測試結果感到擔憂。伊爾明厄稱在試運行中發現設備過熱、使用舒適度低等缺點,而且設備對腦細胞的損傷也還是未知數。此外,眼鏡耗電量驚人,待機時間短。雖然在倫敦希思羅機場和哥本哈根機場的測試結果顯示,如果節約用電,使用得當的話,最長待機時間為8小時。但如果集中使用視頻、照片等功能,最多只能維持20分鐘~30分鐘。
從SITA12副中有3副損壞的概率來看,谷歌眼鏡脆弱嬌貴,并且其網絡連接穩定性也亟待提高。從測試情況來看,智能手表的數據連接正常,而谷歌眼鏡則不容樂觀。“在4G的網絡中,谷歌眼鏡運作尚佳;但在3G環境中,佩戴者一旦走動,信號就連不上了”。盡管谷歌正與雷朋等知名眼鏡制造商洽談合作,但谷歌眼鏡目前還不能具備視力矯正功能,因而不適用于需要佩戴眼鏡來矯正視力的人群。
社交困擾
除了上述技術因素外,使用谷歌眼鏡有時還會造成社交妨礙。一開始,由于工作人員應用經驗不足,眼鏡右上角的小型虛擬屏常常會妨礙客服與旅客之間的眼神交流,幸好員工調適能力強,不久就解決了這種新情況帶來的新問題。
維珍大西洋航空CEO克雷格·柯里格承認部分參與試運行的旅客曾對設備的照相功能心存芥蒂,害怕自己的肖像被不恰當使用。每當客服通過移動設備給旅客拍照時,便會遭到質疑。但隨著項目的推進,旅客漸漸對此感到放心。維珍科技創新負責人蒂姆·格雷姆表示,公司并不擔心新技術的應用會疏遠與旅客之間的距離。“或許有些人覺得個人信息識別技術多少帶有監視色彩,但我相信更多的人是好奇多于畏懼的。我們也在試著向旅客做好解釋工作,讓他們了解公司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利用手頭掌握的旅客信息,加快各項手續的辦理速度”。
除了谷歌眼鏡之外,維珍還熱衷于嘗試智能手表和電話等新事物,但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令人尷尬的問題。柯里格說:“通常來說,在談話交流中不斷看手表是令對方不悅的舉動,有違社交禮儀。因此,我們的員工在利用智能手表查詢旅客信息和航班情況的時候,總覺得不好意思,妨礙了和旅客的正常交流。同樣,談話中低頭看手機也是不禮貌的行為。于是,員工本來正常的查詢行為都為了照顧對方感受,而變得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從這一點來看,谷歌眼鏡能兼顧查詢功能,又不妨礙客服與旅客進行交流互動,是上上之選。”
優化調整
由于谷歌眼鏡價格不菲,而且只能在美國買到,采購設備相當不便。之前SITA并不曾料到會在采購設備上碰到難題,而如今看來,采購顯然會拖試點項目的后腿。伊爾明厄認為谷歌應當下調售價,增強設備的耐用性。現在能拿到手的設備都是初代產品,存在不少缺陷,估計要經過1年~5年的完善期,等到眼鏡足夠堅固、可靠穩定,才會投入大規模生產使用。
事實上,航空公司和機場都對新興科技的應用躍躍欲試。伊爾明厄表示,維珍航空試點項目結束后,世界上多個承運人和機場都向SITA拋來了橄欖枝。而SITA也在與幾家公司洽談,旨在能夠在進一步測試中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SITA首席技術官吉姆·皮特斯認為現在還沒到谷歌眼鏡發展的黃金時期。由于是初代產品,在很多方面都不可能盡善盡美。但不容置疑的是,這種佩戴式設備正在起步并走向正軌。柯里格表示,谷歌眼鏡的最大優勢在于解放了員工的雙手,讓他們能在行李以及機票等事項上給予旅客更實際的幫助。一名參與維珍航空在倫敦希思羅機場試點工作的員工,每天可接待50名~100名旅客。使用谷歌眼鏡之后,只要旅客乘坐維珍專車抵達機場,客服便能通過內部網絡預先知曉并提供后續接待服務。
在IT峰會舉辦期間,柯里格宣布了谷歌眼鏡項目的推廣計劃。試點工作得到廣泛認同,該公司希望能加速開展推廣實施工作,及時在測試階段發現問題。科技并不能取代客服,但科技卻能讓服務更加完善周到。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