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機場心臟除顫器安裝六年遭冷遇
從2006年開始,首都機場T2航站樓內安裝了11臺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開創了國內公共場所安裝AED設備的先河。截止到目前,首都機場3個航站樓的重點區域里放置的AED總數已經達到76個。然而這種針對突發心臟病患者的“救命法寶”不僅沒有被公眾認知,而且在航站樓內已經被冷落了將近6年。
心臟除顫器。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設備只有機場的醫務人員接受過使用培訓,其他普通工作人員并不掌握使用技術。除了培訓的缺失,機場的一位負責人說,搶救心臟病患者需要承擔一些風險,沒有“免責條款”也使得工作人員在面對旅客突發心臟病的情況下,不敢貿然使用這個“急救法寶”。
心臟病救命裝置
乘客大多不認識
在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的出發大廳里,記者發現了一個被鑲嵌在墻里的印有心形標志的黃色小盒子。上面寫著: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這個看起來不是特別起眼的小裝置,卻是心臟病患者的“救命法寶”。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高潤霖曾表示,北京每年心臟猝死約4萬多例,這其中院外猝死占到一半以上。而心臟停跳一旦超過6至10分鐘,人就很難救活,因此院外心臟猝死的搶救成功率僅為2%。國外統計表明,如果使用體外除顫器,搶救成功率能提高到30%至70%,可以挽救更多的寶貴生命。
昨天下午,在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里,記者發現共有數十名旅客經過安放除顫器的區域,卻沒有一個人關注到這個裝置。記者指著墻上的自動體外除顫器,隨機采訪了幾個旅客:“請問,您知道這個是做什么用的嗎?” “不知道,還真沒注意過”、“和心臟急救有關的吧?為什么掛在這兒?”旅客們都對自動體外除顫器感覺很陌生。
工作人員不會用
已經冷落近六年
記者咨詢了幾位機場的工作人員,“好像沒見人用過,我也不知道怎么用。”一位工作人員很抱歉地說,其他工作人員的答復也是“不清楚”、“不會用”。據了解, 2006年首都機場T2航站樓內就已經安裝了11臺AED急救設備,開創了國內公共場所安裝AED設備的先河。目前首都機場3個航站樓的重點區域里放置的自動體外除顫器總數已經達到76個。但是這個“救命法寶”不僅沒有被大家認知,而且在航站樓里一直呆在被人忽視的角落。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曾對媒體表示,首都機場雖然設有自動除顫器,但2010年該機場有22人心臟猝死,然而自動除顫器卻一次也沒有用過。機場的相關負責人對于記者提出的“是否一次也沒用過”的問題并沒有明確回答。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只有機場的醫務人員接受過使用的培訓,但是往往有旅客突發心臟疾病時,等醫務人員趕到現場就很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搶救期。
把握黃金三分鐘
如何免責成問題
記者注意到,在自動體外除顫器上方明確注明:本套設備僅供專業人員使用。王隴德曾表示,除了專業人員的限制,讓自動體外除顫器成了“擺設”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沒有法律免責。
機場的相關負責人坦承,心臟除顫器之所以使用率低,主要是因為責任太大,“確實是因為怕擔責才不敢用它來搶救心臟性猝死患者,還是叫救護車更妥當。”機場一位工作人員說。
“發生心顫后,最佳搶救時間是最初的3分鐘,致命性室速或室顫發生后20至30秒內迅速除顫,幾乎100%能獲成功而使患者得以生存。從患者倒地到除顫,每延遲1分鐘心肺復蘇和除顫,心源性猝死的生存率就會降低10%。”人民醫院劉梅顏醫生說,“時間就是生命”在這里得到了最殘酷的詮釋。
王隴德認為,針對目前的這種情況,應早日列出“免責條款”,即規定經過培訓的非醫務工作者使用自動除顫器后,即便被救援者的生命和健康狀況出現問題,救援人員也不承擔法律責任。
除顫器為傻瓜版
經過培訓都能用
“很多人以為這種除顫器用不好會‘打死人’,其實,這種體外除顫器能識別病人是否為室顫,如果是,它會自動放電,否則它根本不放電,所以是非常安全的。”劉梅顏醫生說。
“假如你看到一個人倒地,你大聲喊他兩三次,使勁兒推他兩三下,都沒有反應,再摸一下脖子側面,如果感覺不到有動脈跳動,就應該馬上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實施急救。”劉梅顏醫生告訴記者。
“自動體外除顫器使用起來就像個傻瓜機。全部過程不需要操作者使用電擊鍵,只要接通電源,就能透過電極片自動分析病人的心律,在需要時機器會自動發放高能量電流到病者心臟,完成除顫。” 劉梅顏說,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只需要打開裝備、貼上電極、接通電源這簡單幾步,對于使用者來說很簡單,但對于被救者來說,卻是性命攸關。
使用除顫器救人
只需“簡單四步”
1打開AED的蓋子,依據視覺和聲音的提示操作(有些型號需要先按下電源)。
2將兩塊電極板分別貼在患者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頭外側。
3將電極板插頭插入AED主機插孔。
4機器開始自動分析心律,在必要時除顫。
鏈接
歐美國家很普及 簡單培訓能救人
目前,在歐美國家,凡是人群聚集的場所,如機場、醫院、超市,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AED。美國50個州已經立法強制有關人員接受培訓,所以全社會中有很多人會用它急救。美國心臟病協會(AHA)認為,學用AED比學心肺復蘇(CPR)更為簡單。
目前,美國自動體外除顫器的安裝量已經超過100萬臺,除此之外,美國的許多州還以立法的形式強制要求所有學校和運動競技場所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
從2010年10月份以來,英國政府在機場、商場、車站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也安裝了1萬臺自動體外除顫器;法國、德國、日本等國也在積極推廣公共除顫計劃。
在美國,任何人只要經過簡單培訓都可以參與心臟性猝死患者搶救。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