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殼造型藝術品“塵埃—蛻變”亮相深圳機場(圖)
藝術品“塵埃—蛻變”亮相深圳機場(陳東 攝)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不少來往于深圳機場的旅客驚喜地發現,一件高21米、直徑9米,形似繭殼造型的橢圓形藝術品好似懸浮在航站樓中庭。通透的網狀構造、紛飛的蝴蝶與絢麗的燈光交織在一起,美侖美奐的設計造型贏得來往旅客贊嘆,大家紛紛在藝術品前合影留念。
據悉,這件名為“塵埃—蛻變”的公共藝術作品是深圳機場打造最具體驗的“文化機場”、建設“移動美術館”的重頭戲。作品經過近一年的反復設計和完善,在3月29日終于與旅客正式“見面”。
21 米高藝術品亮相“大飛魚”
該藝術品是一個高21 米、直徑9米的巨型公共藝術裝置(陳東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件藝術品底部位于深圳機場航站樓二樓的到達大廳,上層部分則垂懸于航站樓四樓出發大廳的天窗上。由于其交織通透的網狀結構,使得透過航站樓頂部天窗的自然光線與樓內的LED光都可以穿過作品而后又互為覆蓋,讓布滿紛飛蝶舞的橢圓形繭殼顯得輕盈、通透、現代,與航站樓的氣質融為一體。
據介紹,該藝術品是一個高21 米、直徑9米的巨型公共藝術裝置,重量逾600公斤,通過紅、綠、藍、白4種燈光,12種調制模式呈現出色彩斑斕的變化,99只手工編織的蝴蝶猶如在交錯的光線中輕盈曼舞,惟妙惟肖。
為什么取名為“塵埃—蛻變”?藝術家、深圳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周力介紹說:“在我眼中,底部的塵埃是謙卑的象征,上層部分的蝴蝶象征精神升騰雋永。如果不注重精神和思想的升華,人就注定如螻蟻和塵埃。生命、城市,每一輪發展都是一次重生,是一次身體和精神的蛻變過程。”
作品經過了近一年的反復設計和完善(效果圖)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子康在現場看到這件藝術品后說:“據我了解,在國內機場中這是第一個做這種大型裝置的,在公共空間里做這樣的一個裝置,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把原本在美術館的作品轉換到公共空間中,形成一種對話,作品的主題凸顯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自然規律的變化,一個蛻變的過程,變成一種美好的過程。”
一位剛坐飛機抵達深圳的旅客表示,一下飛機就為深圳機場這座現代時尚的航站樓所吸引,這件藝術品更為航站樓增添了獨特的優雅氣質,使整座建筑充滿靈動之感,更富有藝術氣息。
7層樓高作品,一周時間完美呈現
據了解,“塵埃—蛻變”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吊掛式藝術品之一,曾被稱為“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作品”。參與制作的工作人員介紹,整個作品的設計都來源于創意想象,不僅沒有施工圖紙,而且幾乎所有材料都是手工打造。“21米相當于七層住宅樓的高度了。”由于體量巨大,根本不可能事先拼接提前看到完整的效果,只能一次施工、一次完成,難度可想而知。
繭殼造型藝術品3月29日在深圳機場與旅客正式“見面”(陳東 攝)
與普通吊掛式藝術品不同的是,除了設計空間相對狹小外,該藝術品的承重完全需要依靠航站樓天窗來支撐。“既要能夠與深圳機場航站樓的樓體風格契合,展現出藝術品真正的藝術性和視覺效果,又要保證符合設計施工規范和安全標準,這方面我們都做了很多嘗試。”深圳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
經過近一年的反復推敲,在多次修改設計和實施方案后,“塵埃—蛻變”終于3月下旬在深圳機場航站樓亮相。雖然前期的準備工作花了一年的時間,但制作施工僅一周左右就完成了。“當作品最后完全呈現出來時,大家都為它的完美驚呆了。”周力說。
將機場建成一座“移動美術館”
作為一個充滿未來感的綠色建筑,自啟用以來,深圳機場便嘗試與藝術家合作,進行文化體驗、公共藝術作品展示等方面的藝術實踐。“我們致力于打造最具人文體驗的機場,將藝術的多樣性和廣泛性滲入到了廣大旅客的旅行生活當中。”深圳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
深圳機場航站樓變身“移動美術館”(效果圖)
許多經常往來世界各地的旅客,會被美國洛杉磯、荷蘭阿姆斯特丹等機場深厚的文化藝術氣息所感染。“立足于深圳這個設計之都、創意之都,深圳機場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創意設計和文化資源,在打造文化機場方面有所作為。”周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機場是深圳城市的門戶,可以將航站樓這個現代化交通樞紐中心打造成一個最具文化體驗的窗口,成為一個激發公眾審美體驗、具備文化屬性的新型吸引力中心,一個全新概念的“移動美術館”。“深圳機場選擇將文化體驗與藝術實踐融入其中,將會成為深圳乃至中國一個全新的文化坐標。”她說。
記者了解到,自轉場以來,深圳機場在提升旅客人文藝術體驗方面做了許多探索,如舉行大型快閃、兩岸藝術聯展活動、進行現場音樂表演、邀請美國費城交響樂團到航站樓演出等等。藝術品“塵埃—蛻變”是深圳機場在航站樓創作公共藝術作品的系列計劃之一,后續廣大旅客將能在這座“移動美術館”里欣賞到更多高品味的文化藝術作品。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