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無處不在 未來智慧機場什么樣
在不久的將來,從跨入機場大門的那一刻起,您的身影就會被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捕捉;接下來,您的身份將被系統自動識別。從自助值機、自助托運行李、快速通關直至自助登機,除了安檢外,其他環節您都可以自行完成,不用跟人打交道,整個過程快捷高效,大大節省了出行時間。而這一切并非好萊塢科幻電影中的場景,部分國內外機場已經具備其中很多功能;剩下的,其技術路徑也已清晰可見。那么,您期待這樣的智慧機場嗎?
自助通關為您指路
什么是智慧機場?根據《2015年~2020年“互聯網+”機場管理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的描述:智慧機場就是采取信息科技手段,采集和處理信息,實現業務自動化、服務個性化、功能人性化、管理流程化、流程順暢化的模式創新的過程。如今,無論是機場建設,還是機場改造,隨處可見“智慧”的“芳蹤”。
接下來,就讓我們從值機開始尋覓其“芳蹤”。對于自助值機和自助托運行李終端機,大家并不陌生,國內一些大型機場已投入使用。首都機場股份公司航站樓管理部經營規劃主管孫惠君介紹,首都機場長期致力于旅客全流程自助通關的研究,已相繼投用了自助值機終端機、自助托運行李終端機、旅客安檢自助分流設備和自助登機設備。
在未來的智慧機場里,像這樣的自助設備將有很多,使用范圍也更廣,從而大大減少旅客在人工值機柜臺前排長隊的現象。而在使用自助值機終端機打印的登機牌上,還會提示旅客現在去哪條通道過安檢最省時。例如,由NEC公司研發的旅客客流分析與疏導系統目前就可以根據各安檢通道的客流量和面部識別算法,判斷旅客的通過時間以及當前哪條通道的人較少,然后進行自動分配,向旅客提供實時變化的指引信息。實際上,如今一些大型醫院的取藥系統也是基于同樣的原理:患者在拿處方交費后,會得到一張紙條,上面寫明去藥房幾號窗口取藥。這樣就避免了患者扎堆兒到某一個窗口排隊的情形,使每個窗口的客流量得到平均分配。
識別人臉不用發愁
通常旅客在進入候機區前,最容易排長隊的地方還有安檢口和邊檢口。安檢分為兩步,第一步由工作人員核對旅客本人及其身份證信息和登機牌信息,第二步再由工作人員對旅客本人及其隨身行李進行查驗。依據民航安全方面的規定,安檢的第二步必不可少,但第一步可以完成得更快更好。未來,位于安檢口的攝像頭在捕捉人臉圖像后,系統會自動將旅客證件照片與之核對,識別旅客身份,其準確率遠高于人眼識別,即使旅客換了發型、化了濃妝也沒關系。因此,它還能被用來追蹤逃犯。
而這種基于人臉識別的快速通關系統,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新加坡、美國、日本和巴西等地的機場都已投入使用,并應用了NEC的生物識別等相關技術。NEC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馬欣介紹,NEC針對人臉識別技術的研發工作持續了近40年,目前該技術已被20多個國家應用,覆蓋警察局、司法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和娛樂公司等。
至于邊檢快速通關,也是應用同樣的技術。除了人臉外,還能通過虹膜、指紋等生物特征進行識別,從而進一步提高準確率和安全性。如今,首都機場2號、3號航站樓的入境邊檢處都安裝了自助通關設備,能夠自動記錄和識別人臉,部分旅客在入境時刷一下護照(必須用已采集了指紋信息的新版護照)就能通過邊檢。孫惠君介紹,今年內,首都機場還將實現出境邊檢處的自助通關。
實時定位精準尋人
最后,該登機了。旅客將登機牌在自助登機設備上刷一下,將通過攝像頭再次核實登機者的身份。核驗無誤后,通往廊橋的門便會打開,于是大家陸續登上飛機。誰知道,候機樓里的登機廣播已播放了很多遍,個別旅客仍遲遲未到,飛機上的旅客都不得不苦苦等待,航班也因此延誤。
事實上,在未來的智慧機場里,對于這樣的問題也有解決方案。馬欣透露,NEC開發了基于人臉識別的旅客實時定位與廣播系統,能夠隨時追蹤到任意旅客在候機樓內所處的位置,并使用離他最近的廣播系統對其進行廣播,還可以呼叫離他最近的工作人員直接去找他。據悉,這一技術已在日本的機場和高鐵站進行過測試。可想而知,它對提高航班正點率將有很大幫助。當然,老人、小孩若在機場走失,該系統也能迅速定位尋人。
類似的驚喜還有。如果您是航空公司的VIP會員,在您進入機艙后,乘務員不會再問您想喝什么飲料、看什么報刊,而是直接就把您喜歡的飲料和報刊送到您的面前了。之所以能如此神奇,是因為乘務員戴著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智能眼鏡,您有什么喜好,她在看到您的那一刻就已“一目了然”。
設法消除“信息孤島”
現在,國內關于“智慧機場”的概念炒得很熱,許多機場都在朝著這一方向努力。然而,如何才能避免流于概念的炒作,幫助“智慧機場”概念真正落地,從而讓旅客感同身受呢?
航科院(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平認為,要讓“智慧機場”名副其實,關鍵在于消除“信息孤島”。目前,我國民航業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是,各民航單位的信息系統都屬于“信息孤島”。例如,航空公司有自己的離港系統,機場有自己的安檢系統。由于各個系統在行政上和業務上各自獨立,要構建一個跨界的或者涉及很多單位的系統就有一定難度。這將是未來民航實現信息化和智能化面臨的最大挑戰。顯然,它并不全是技術上的問題。
此外,各民航單位在自己的業務需求之外,還應著眼于旅客的需求,努力提升旅客的候機體驗。雖然這種努力在短時間內或許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它是提高旅客滿意度的重要方式,最終也將有助于提高民航運輸效率,有益于整個民航業的發展。
“中國民航運輸系統的規模現在已排名全球第二,如果沒有信息技術,很難設想今天的發展局面。所以,民航系統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應該走在全國其他行業的前列”。正如劉平所說,我國民航業是一個信息化建設高速發展的行業,與國際接軌,未來也將力爭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如今,國內各地機場正在通過完善服務設施和增加服務產品來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廣泛采取信息化手段,將成為機場增強競爭力的籌碼。未來,智慧機場必將成為機場信息化發展的新動力,從而讓每位旅客都能享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出行便利。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北京首都機場推出全新互動感知平臺
- 下一篇:為什么坐飛機要全程系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