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機票會便宜多少,得看這幾項尖端技術
像汽車一樣,相對于整個世界的變化,飛機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沒有顯著的變化,許多老科技沿用至今。而在今天的中國,有了高鐵后更讓坐飛機的舒適性、便捷性都顯得滯后。據 FastCoDesign 報道,過去 6 年中,130 名 NASA 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改變現在的航空(民航)技術。這個項目的名字叫 ERA,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Aviation(對環境負責的航空),以將飛機的碳排放削減 75%、噪音污染大幅降低為己任,預期在 2025 年實現這個目標。

為此目標 EAR 已經小有成績,例如說 EAR 與伙伴公司 FlexSys 設計的一種可以在空中變形的襟翼。飛機的襟翼聽起來陌生但不少人都見過,就是飛機機翼前后方的可以上下擺動的 “小機翼”,用來幫助飛機起降。飛機起飛和降落時,傳統襟翼為飛機帶來不少的風阻和噪音,FlexSys 的新產品想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FlexSys 的變形襟翼讓運動中的壓力均勻分布在翼身,這讓他們比傳統襟翼更輕,也更結實。新襟翼與主翼融為一體,將調節襟翼方向的部件藏在了襟翼里邊,因此肉眼望去已看不到連接處。得益于空氣動力的改善,噪音降低 40%,飛行能耗降低 3.5%,生產能耗降低 12%。經過 6 年的研究,該項技術已經成熟并投產,很快將出現在民航飛機上。

飛行技術革新是個漫長的過程,有時候光是為風洞做準備就得花好幾個月,例如說 757 尾部的一項 “主動空氣動力控制”,就是上圖里的黑點點。每一個黑點都是一個噴氣嘴,能夠噴射出氣流起到導流的作用。傳統尾翼也能做到,不過是通過機械結構來改變風阻,因此需要的零部件比較多,新技術的實現能大幅為飛機尾部瘦身。

除了為飛機減重,EAR 的研究幾乎囊括了飛機的方方面面,就連引擎擺放的位置這些基礎問題也是其中之一。提到引擎,EAR 另有一個研究概念,用一組小引擎代替原本的大引擎,并用卡車頭在地面進行了試驗(上圖)。還有個有趣的研究,專門挑了一個飛蟲很多的地方讓波音 757 進行試飛,就是為了研究起降時 bia 死在機身的蟲子們。飛機起降時收集的蟲子尸體會變成粘液,粘液則會為飛機增加風阻,對機翼效率的影響尤為嚴重。通過模仿蓮花葉子的表面結構,他們發明了一種疏水材料,能夠讓粘液減少 40%。無論是近的還是遠的,看到這些小技術就知道,未來的飛機會變得更安靜也更節能——更環保。由于燃料成本將雖技術實用逐步降低,說不定 2025 年機票價格將要比今天便宜得多。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